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二十四節氣白露古詩詞賞析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每年到了這時就證明氣候已經慢慢轉入秋天,準備迎接仲秋節的來臨。古時候,人們用四時配五行,秋天屬金,金色白,所以就把秋露稱之為白露。相信大家在這幾天已經稍稍感到涼意了,早晚的溫差會比較大,所以大家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可能很多朋友還不太清楚白露有哪些習俗,這次就為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還有關于白露的詩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白露(white dews)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 2019年白露:9月8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 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二候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三候群鳥養羞| 三人以上為眾,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 白露習俗 祭禹王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向往。 吃龍眼 福州地區的人“白露必吃龍眼”。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產。古時有“南桂圓、北人參”的說法。每逢白露時節,當地人家會在清早喝上一碗龍眼香米粥。他們認為在這一天吃龍眼對身體大補,有延年益壽之效。 白露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親戚朋友家。直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還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來漸漸銷聲匿跡。 ![]() 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 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舊時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時,有些老茶客就會聚在一起,細品香茗。 采棉花 古人曾有詩道:“驚寒燈夜短,半枕動雞鳴;顛倒衣裳去,田間滿鐘聲。” 棉花不論草棉、木棉,都是入秋開花,棉鈴漸次開放之后,就可以隨時采收了。女子一般在九月收揀棉花,以供紡織,辛勤勞作,晝夜不息。 所謂“促織鳴,棉花盛”描繪的就是這種景象。 白露養生 白露到,真正涼爽的秋季就來了,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我們來說一說白露養生的衣食住行: 衣|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早晚及時添加衣服,注意腹部保暖,以護腎氣。 食| 白露以后,天氣轉涼,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如梨、紅薯、栗子、大棗等食品。 住|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夜晚睡臥不可貪涼。 行|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鍛煉身體的好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但外出鍛煉要注意動靜結合。 ![]() 白露詩詞 《蒹葭》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抒發了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藝術意境。 《玉階怨》 唐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雖以“怨”為題,卻不露“怨”字。首二句寫獨立玉階,露侵羅襪,更深夜濃,久待落空;后二句寫入室垂簾,隔窗望月,愈襯孤寂。全詩無正面描摹,僅從反面點妝,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 《衰荷》 唐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衰荷》是一首動人的惜荷佳作,對荷魂牽夢繞,藕斷絲連.一莖殘荷,半蓬枯葉。寄托著人生之惑和別離之痛,殘荷之美是悲壯、是孤傲、還是透著憤世?其實都不是,是殘荷之傻在靜聽風聲、雨聲時仍然切切的牽掛。 《灞上秋居》 唐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全詩樸實無華、融情于景、真切感人。初定的秋風秋雨與頻頻南飛的雁群,渲染出濃濃的秋意;他鄉的落葉與寒夜孤燈,烘托出詩人的孤單凄楚;園中滴滴白露與孤單同野僧為鄰的場景,進一步突出了詩人的孤獨。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