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大寒有哪些傳統習俗?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在農村,冬至節氣之后數九開始,也就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間到了。眾所周知,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二十四個,也就是最后一個節氣。那么大寒有著什么傳統習俗呢?大寒的典故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 大寒是“極寒”的意思嗎?首先,在農村說到“大寒”總是離不開“小寒”,這就像一對矛盾體,就好比小暑 、大暑一般!就字面的意思來看“大”與“小”的對比,也就是“極寒”的意思!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通過多年的數據監測,一般小寒的氣溫會比大寒的氣溫低,這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氣溫的高低主要是太陽照射地面后的熱量多少的反映,俗話說“冬至一陽生。春生冬至日”,隨著太陽由南回歸線往北返,北方接收到太陽照射的時間h會慢慢的變長,白晝也開始變長,對于大寒來說,隨著太陽由南回歸線向赤道移動,自然會比小寒接受到更多陽光的照射,自然氣溫會稍微高于小寒,這也算為何“小寒勝大寒,平常不稀罕”的道理! ![]() 大寒有何習俗還冷嗎!大寒是24節氣中最后的一個節氣,因此,在農村大寒節氣里村民都在準備年貨,尤其是今年立春正好是除夕,因此,這大寒節氣的半個月里是置辦年貨最為關鍵的時間,在這之間,很多村民都會寫好春聯,買好過年的年貨,以及一些雜貨,也會置辦一些新衣服!其中,“小年”也在大寒里,因此,在農村也有送灶的習俗!不過,在小編看來,“進了臘月就是年!”整個大寒節氣里,美食總是逃不掉的,而且還會去趕大集,體會農村新年的熱鬧景象! 大寒節氣后還會冷嗎?在農村俗話說“春打六九頭”,大寒后也就到了“立春”,立春后天氣逐漸轉暖,氣溫也會偏暖!在農村有“鞭春”的習俗,也預示著忙碌的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 ![]() 大寒典故今天是大寒節,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古書云:“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是農歷二十四節中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 我的家鄉在一個美麗偏僻的小山村,四周被重重大山包圍,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連接山外。記得小時候家鄉的冬天特別寒冷,每當北方寒潮南下時,北風冷凜,寒風呼嘯,氣溫驟然下降。大寒時節,天空常下著大雪、凍雨。雪后的大地被冰雪覆蓋,銀裝素裹;山上的樹木和楠竹被冰雪壓得彎了腰,不時發出“啪、啪”的響聲,在寂靜的夜空傳得很遠;瓦房的檐口倒掛著長長的冰凌,晶瑩透亮;疏松的地下長著冰筍,踩在上面發出“吱嘎”的響聲;水面結著厚厚的冰,膽大的孩子在冰面上溜冰嬉戲……,山里人一家老少圍著灶膛烤火御寒,聽老人們說著他們小時候冬天滴水成冰的古老故事。 ![]() 進入新世紀后,天氣變得比過去暖和,家鄉也很少下雪,難得見到那一片天寒地凍的美麗景象了。只有選擇在極寒的天氣登上南岳衡山之巔去觀賞霧淞,偶爾感受一下兒時冬天的景象。 大寒節期間,山里的男人們帶上勞動工具來到逝去先人的墳地,把墳地的灌木、雜草等雜物連根一起清除,收拾干凈后,在墳堆上培一層薄薄新鮮而干凈的黃土,說是給先人蓋“新被”。大寒節以外的其他時間,先人的墳地是絕對不允許動土的,否則不利子孫后代的安康發達,這是當地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 大寒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也是山里人少有的清閑日子。這時便有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山里人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做粑粑,置辦年貨,準備歡歡樂樂過大年。粑粑的做法是把糯米和粳米(高粱)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在大水缸里浸泡二至三天,淘洗干凈后,用大碾子把原料碾成粉沫,在米粉中沖入開水,把米粉搓成砣,然后放到梨木做的模子中印花,再放到蒸籠中蒸熟,涼干后就成了粑粑,平時用于招待客人。粑粑可以油炸、煎、水煮,也可放在火上烤著吃,香糯可口。把粑粑保存在裝有山泉水的壇子中,半年都不會腐敗。還有祭灶神(當地人說管理灶的神靈)。傳說臘月廿四日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山里人用柴火做飯菜,灶屋(做飯菜的房子,現代人叫廚房)經過一年煙薰火烤,到處都沾滿了黑色灰塵。家家戶戶趁灶神離開之際,趕在小年后至大年前這段時間將灶屋里外打掃干凈。在新年初一清晨,一家人備好三牲祭品,迎接灶神回歸,祈求新年降福免災。祭祀灶神時,女人是要回避的。 大寒來了,春節快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