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魚化龍的壺型的由來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圖案,這些圖案各自都有不同的寓意,不一樣的圖案代表著不一樣的含義。而在紫砂壺的圖案當中,有一個“魚化龍”,魚化龍的壺型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不過,這個魚化龍的壺型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個圖案有什么來歷?魚化龍的壺型的由來是什么,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魚化龍為典型傳統壺型,是魚躍龍門之意。“魚化龍壺”也叫“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蘊涵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理想。 1、魚化龍來源 傳說中,黃河中的鯉魚只要跳過龍門(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就能化身為龍。很久很久以前,龍門還未開鑿,水流到這里被龍門山擋住,在山南積聚成湖泊。黃河中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便想去一游。它們奮力游到了龍門水濺口的地方,由于龍門上無水路,鯉魚們就聚集在龍門的北山腳下。一條大紅鯉魚主張跳過龍門,并自告奮勇第一個嘗試。它卯足了勁,用盡全身的力量,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了半天云里。這時,一團天火從天而降,燒到了大紅鯉魚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飛躍,終于躍過了龍門,落到了山南的湖水中,化作了一條巨龍。 其余的鯉魚看到紅鯉被天火燒到,都不敢再跳。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對它們說:“不要怕,我是你們的伙伴大紅鯉魚,我跳過了龍門化身成龍,你們也勇敢地跳呀!”鯉魚們受到鼓勵,紛紛踴躍地躍龍門,可除了少數鯉魚能越過化身成龍,大多數都躍不過去。凡是跳不過去的,從天上摔下來,磕到額頭都落個黑疤,所以現在黃河的鯉魚腦袋上都有個黑疤。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這件事還寫了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2、魚化龍寓意 魚化龍是“中國龍”的一種。《辭源》云“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 大約在秦始皇創建封建帝國時起,原先各民族共同崇拜的龍,成為了皇帝的壟斷,只有皇帝可以穿“龍袍”,坐“龍椅”,睡“龍床”。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 隋開皇七年,隋文帝下令廢除魏晉以來按門第高低選用官員的九品中正制,開始設科取士,經由隋唐兩朝帝王的不斷完善,科舉制度終于確立。所謂“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金榜提名時。”仕子們多年的努力,就是為了出人頭地,一考中進士就榮耀非凡,被看作“登龍門”。 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云:“一登龍門,便聲價百倍。” 自清代晚期以來,寓意吉祥的“魚化龍”是許多紫砂藝人和收藏者熱衷的壺型。近年來,“魚化龍”紫砂壺也頻頻在大小拍賣會上露面,并有不俗的表現。
2010年6月,在北京長風瓷器雜項專場上,黃玉麟制作的一件“魚化龍”紫砂壺以8.5萬余元成交。2010年12月,在匡時國際拍賣會上,朱可心制作的一件“魚化龍”紫砂壺以10萬元成交。2011年6月,在北京長風春季拍賣會上,民國時期制壺名家李寶珍制作的一件“魚化龍”紫砂壺以15萬元成交。2011年12月,在北京保利紫砂壺拍賣專場上,吳云根制作的一件“魚化龍”紫砂壺以6.9萬元成交。2012年4月,在長春雅賢樓精品紫砂藝術館春季競買會上,制壺名家惠孟臣第十七代傳人惠祥云制作的一件“魚化龍”紫砂壺的落槌價為5.5萬元。 魚化龍壺為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的紫砂巨匠邵大亨設計首創,魚、龍、云、浪浮雕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成為經典壺型,并廣泛流傳。清末制壺名家黃玉麟、清末民國的制壺名家俞國良和范大生也擅制“魚化龍”紫砂壺。近現代制壺名家朱可心、吳云根、汪寅仙、何道洪等都制作過精美的“魚化龍”紫砂壺。近些年,當代制陶藝人也精心制作這一經典紫砂壺。而且,不同時期問世的“魚化龍”紫砂壺均受到收藏者關注。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