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圣教序》的作用是什么?唐太宗親手為書法家立傳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在唐太宗統治時期,唐朝正面臨這社會初步穩定階段,為了能夠建立一種普片的文化典范,李世明提出了“偃武修文”的政策。而王羲之便成為統一南北書風的首選典范。在修《晉史》的時候,唐太宗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親手為書法家立傳的皇帝。他在《王羲之論傳》中描述:“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至此奠定了王羲之“書圣”的地位。 ![]() “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這是書法史上至為關鍵的一筆,正是他對王羲之的這種偏愛,才使王羲之的行書成為了后世的典范。 唐太宗對此事亦高度重視,在序文的最后,他寫到“恐穢翰墨于金簡,標凡礫于珠林”,還請有關大臣、文字高手為其潤色。 ![]() 唐太宗下詔廣收王羲之墨跡也很是感人,貞觀十三年共收得“二千二百九十紙,裝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可見太宗對羲之的崇拜之情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癡迷,這其中有個人的喜好當然也是歷史必然的選擇。唐長孺先生在《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對此總結到:整個唐代學術風尚的變化呈現出了南北化的傾向,隋唐間南北文化的重新統一,南方文化占據著主要地位。因此樹立王羲之為時代書法典范也是順應了當時文化發展的趨勢。 ![]() 王羲之在魏晉時期已然聲名顯赫,其創立的今體開啟了行書發展的新里程。在唐代隨著李世民的極力支持,更奠定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不可撼動的“書圣”地位。由于真跡甚少且難得一見,一時之間“下真跡一等”的王羲之拓本已然使達官貴人趨之若鶩。而《圣教序》的出現開創了集字刻碑的先河,更全面地保存了王字的原貌,使王羲之書法能夠廣為流傳。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