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祭侄文稿》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祭侄文稿》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不少人都是沖著顏真卿的書法才去欣賞《祭侄文稿》,但他們卻不知《祭侄文稿》背后隱藏著一個悲壯的故事。實際上《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追祭顏季明的草稿,當時安祿山發動叛亂,顏杲卿夫子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安祿山,最后卻遭到滅門。難以想象顏真卿寫下《祭侄文稿》時,是帶著怎樣的悲憤之情。 ![]() 《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書法家顏真卿寫于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亂第3年的作品。元代書法家鮮于樞曾收藏它,將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后的“天下行書第二”。 而因為《蘭亭集序》被書法界鑒定為后世摹寫,并非王羲之真跡,所以也有人稱顏真卿的這幅作品實屬“天下行書第一”。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的哀憤之作。他將內心的哀憤都傾注在了書帖的字里行間。于他而言,這里有國恨,也有家仇。 顏真卿是《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的后人,唐初名臣顏師古是他的五世祖。顏真卿25歲中進士,因受楊國忠排擠,753年被外放為平原太守,正處于安祿山的轄區之內。 顏真卿到任后,察覺到安祿山有謀反的跡象,便借口防備雨災,加固了城墻,疏浚了城壕,并私下招募年輕的壯丁,儲存糧食等物資。為即將到來的戰亂做足了準備。為了迷惑安祿山,顏真卿還裝作一副不懂時局的文士樣子,每日只顧與他人飲酒賦詩。 ![]() 當安祿山起兵反叛之際,大唐兵敗如山倒。當時,只有顏真卿勇敢地站出來抵抗安祿山大軍。也正因為如此,顏真卿被共推為統帥,集合了20萬大軍,成為安祿山的后方大患。 安祿山攻陷洛陽,殺死洛陽留守李登等三人,派段子光帶著三人的人頭到各地示眾。顏真卿唯恐人心動搖,就說:我認識那三個人,這些人頭都是假的。然后腰斬了段子光,將這三人人頭密藏了起來。異日,他才重新將這三人厚殮。 而在此時,鎮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的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起兵抗擊安祿山,但兵敗了。 顏真卿比顏杲卿小17歲左右。當初,顏真卿私募武士之時,就曾派人告訴時為安祿山屬下的顏杲卿,相約一起發動義兵,成“犄角斷賊歸路”。從那時候起,顏杲卿便謀劃打開土門縣(今陜西富平),形成從背面攻擊叛軍的行動。 ![]() 當時,安祿山派蔣欽湊、高邈等人率五千士兵守土門。顏杲卿用計殺了蔣欽湊,捆了高邈。隨后,顏杲卿派兒子顏泉明等人,將蔣欽湊的人頭,還有高邈等人,一起送往京師。 顏杲卿的義舉,使要塞土門被收復,使得河北的十七郡又都歸附了朝廷。顏真卿一舉切斷了叛軍西進長安之路。 可是此時竟然出了岔子。太原節度使王承業竟在顏泉明押俘報捷請求援兵的路上,把俘虜都截留了下來,自己送往朝廷,冒功領賞。這便貽誤了大好時機。 安祿山乘機指派史思明回兵常山。常山城陷,顏杲卿等人被賊人捉住,送到洛陽。當時安祿山已經建立偽政權,洛陽時為偽國都。安祿山見到顏杲卿,質問他說:“昔日我對你有推舉提拔之恩,你為何要背叛我?”顏杲卿瞪大雙眼,怒道:“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不似你一個牧羊羯奴枉負天恩!” 安祿山怒極,讓人把顏杲卿等人拖到天津橋,綁在柱子上,“節解之(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直到氣絕,顏杲卿都大罵不止。 ![]() 在此次事件中,顏杲卿一門三十余口被滅,包括他的另一個兒子顏季明。 后來,顏真卿多方尋找親人遺骸,最終只找到顏杲卿的一只腳,和侄子顏季明的頭骨。 顏真卿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祭侄文稿》。文稿中,滿紙縱橫涂改,用筆連綿不絕,千余年后,我們仍能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顏真卿當時的哀憤之情。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真卿用“賊臣”四字說明了常山郡城陷的一個原因。他心中對“賊臣”的憤恨可想而知。“父陷子死”四字下筆狠重,收筆迅捷,可見至此時顏真卿的哀憤之情已至最強點。 顏氏一門忠烈,不僅于此。784年,顏真卿被派去勸降李希烈,終被縊殺……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