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shí)間:2025-10-28閱讀(2)
|
后人對趙云的評價(jià)一直存在兩種說法。有人覺得他是懷才不遇,一生跟隨劉備卻得不到重用;有人覺得這是因?yàn)橼w云能力平平,劉備并沒有對他不公。趙云的實(shí)力的確有在演義中被放大,但趙云的為人還有對蜀漢的忠誠度完全不輸諸葛亮。到了諸葛亮北伐期間,年邁的趙云依舊甘愿擔(dān)任沖鋒,給后人起到了一個(gè)表率的作用。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抖擻精神”就和趙云有關(guān),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發(fā)生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期間,相關(guān)人物分別為趙云和韓德。原文如下: 韓德帶四子并西羌兵八萬,取路至鳳鳴山,正遇蜀兵。兩陣對圓。韓德出馬,四子列于兩邊。德厲聲大罵曰:“反國之賊,安敢犯吾境界!”趙云大怒,挺槍縱馬,單搦韓德交戰(zhàn)。長子韓瑛,躍馬來迎;戰(zhàn)不三合,被趙云一槍刺死于馬下。次子韓瑤見之,縱馬揮刀來戰(zhàn)。趙云施逞舊日虎威,抖擻精神迎戰(zhàn)。瑤抵?jǐn)巢蛔 H禹n瓊,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云全然不懼,槍法不亂。四子韓琪,見二兄戰(zhàn)云不下,也縱馬掄兩口日月刀而來,圍住趙云。 云在中央獨(dú)戰(zhàn)三將。少時(shí),韓琪中槍落馬,韓陣中偏將急出救去。云拖槍便走。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云用槍撥落。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云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韓瑤縱馬舉寶刀便砍趙云。云棄槍于地,閃過寶刀,生擒韓瑤歸陣,復(fù)縱馬取槍殺過陣來。韓德見四子皆喪于趙云之手,肝膽皆裂,先走入陣去。西涼兵素知趙云之名,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趙云馬到處,陣陣倒退。趙云匹馬單槍,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 ![]()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諸葛亮一出祁山,老將趙云毛遂自薦,要求擔(dān)任大軍先鋒。諸葛亮苦勸不住,只得讓鄧芝擔(dān)任趙云的副將,并撥給趙云精兵五千。兩軍陣前,西涼大將韓德的四個(gè)兒子圍毆趙云,結(jié)果韓瑤被擒,其余三子均死于趙云之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抖擻精神”,意為精神振奮、充實(shí)。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中的“(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三國演義》中的趙云,令人印象極為深刻。作者筆下的趙云,在戰(zhàn)場上威風(fēng)八面,所向披靡,從無敗績,上面提到的勇戰(zhàn)四將便是其中的一例。不過,這個(gè)故事雖然非常精彩,但卻并非死歷史的真實(shí)。 ![]() 按照史料的記載,諸葛亮“一出祁山”時(shí),趙云卻有參戰(zhàn),但并不是北伐大軍的先鋒,而是一路偏師。據(jù)《三國志·趙云傳》載:“明年,亮出軍,揚(yáng)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dāng)之。亮令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敵強(qiáng),失利于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從這段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諸葛亮之所以派趙云兵出箕谷,是為了迷惑曹軍西北統(tǒng)帥曹真,讓其將主力用來對付趙云,以便北伐大軍主力乘虛而入。盡管這一舉動在戰(zhàn)役開始之初受到一定效果,但隨著馬謖兵敗街亭,不僅北伐大軍主力不得不全線撤退,趙云統(tǒng)率的這支偏師也很快遭到曹真的猛攻,雖然沒有大敗,但遭受損失也是必然的。故此,戰(zhàn)后趙云也受到了貶職的處罰。可以這么說,歷史上的趙云在這一戰(zhàn)中并無任何精彩的表現(xiàn)。 ![]()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趙云殺死三將、活捉一將的事跡,也是個(gè)子虛烏有的事情。無論是韓德還是他的四個(gè)兒子,都是小說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人物,在歷史上并不存在。還是那句話,他們都是作者為了塑造趙云的高大形象而虛構(gòu)出來的“龍?zhí)住薄?/p>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72871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