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甘冒虎口典故出處介紹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田豐是東漢末年,袁紹賬下的一位謀士。早年袁紹對田豐非常仰慕,曾親自登門帶禮物請田豐輔佐自己,田豐很受感動所以加入袁紹。期初田豐為袁紹屢立奇功,隨后袁紹和曹操爭奪北方的控制權,田豐多次勸阻袁紹卻不被采納,最后冒著生命危險諫言,卻依然得不到理解。官渡之戰打敗以后,田豐慘遭袁紹毒手。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甘冒虎口”,就和田豐有關,一起來看看成語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樣的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袁紹傳》注引孫盛的評論,說的是孫盛對田豐的看法。原文如下: 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暗后,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亂邦,就有道可也。 ![]()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看田豐與沮授所提出的計策,即便是張良、陳平在世也難以超過他們。因此君主貴在挑選人才,臣子貴在選擇明主;君主重用賢良之人,事業就可以興隆,臣子尊奉昏君,則會招致傾覆之禍。存亡榮辱,常常是因為這些原因。 田豐明知道袁紹將會打敗仗,自己也一定會被殺,仍甘愿冒著生命危險來盡忠勸諫,可見壯烈之人在生死的問題上從來不考慮個人的安危。對當時的各路諸侯而言,尊奉或者拋棄君主都是合乎情理的行為,況且田豐對袁紹而言并非僅僅是君臣關系啊!《詩經》上說:“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說離開混亂之地,對有道行的人來說也是可以的。 ![]()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孫盛所提到的“甘冒虎口”,意為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去做某件事情。這也是由孫盛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田豐原本是冀州牧韓馥手下的一位謀士,袁紹早就對田豐非常仰慕,在奪得冀州后親自帶著禮物請田豐輔佐自己。田豐被袁紹感動,從此又成了袁紹帳下的謀謨之臣。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北方地區時,田豐屢獻奇謀,為袁紹的勝利立下大功。 ![]() 不過,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袁紹剛愎自用的致命缺陷逐漸顯露出來,對于田豐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據《三國志?袁紹傳》載,田豐曾極力勸阻袁紹不要對曹操用兵,袁紹拒不接受。在明知再說下去自己也將兇多吉少的情況下,田豐依然不改初衷,“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等到袁紹在官渡一役失利時,袁紹竟惱羞成怒,下令將田豐誅殺,一代謀臣就這樣死于非命,難怪孫盛在評論中發出如此感慨。在孫盛看來,像田豐這樣的賢良之臣,早就應該另投明主而不應該委身于袁紹手下。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