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樂極生悲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樂極生悲?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樂極生悲”是一個很簡單的成語,同時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生道理,這幾個字人人都會寫,卻不見得人人都能做得到。其實,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樂極生悲”的例子,但是卻偏偏還是有人“中招”,沒有在合適的時機收手,結果喜劇就變成了悲劇,感慨萬分。“樂極生悲”這個詞又是怎么來的,歷史上這個詞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1.樂極生悲 樂極生悲的意思也很簡單,快樂到了極點就很容易轉化,發生一些悲哀的事情。這其實和“否極泰來”意思相差不多,只不過過程反了過來而已。這則成語原本是“樂極則悲”,出自《史記 滑稽列傳》,《滑稽列傳》主要記述的是滑稽人物的事件,并不帶貶義,而是贊揚這些人“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精神,以及詼諧幽默的諷諫才能。
樂極生悲故事的主角是戰國時期齊威王和淳于髡(音坤)。齊威王是個酒鬼,有一年遇上楚國進攻齊國,齊威王派淳于髡去找趙國求救,淳于髡不負所望,齊威王興奮之下特別想徹夜飲酒。淳于髡說自己不管喝多少都會醉,因為在不同場合酒量會變化,所以他得出結論,“酒極則亂,樂極則悲”。齊威王也是一個善于聽從建議的主,立刻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徹夜飲酒作樂,懸崖勒馬,改掉自己這個要命的習慣。
2.齊威王 再分別來看看故事中的兩個主角,第一個,齊威王。我們從他的謚號當中能夠看出來,“威”字在《逸周書·謚法解》中差不多都是“猛”“剛”之類的意思,也從一方面說明齊威王此人應該是一個直爽豪氣的大漢,不然也就不會愛飲酒,又能對別人的勸諫虛心接受。
齊威王媯姓田氏,本名田因齊,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第四代君主,華夏族。從齊威王的事跡中來看,他經常會耽于享樂,繼位初期沉迷酒色歌舞,鄒忌勸過他,他改了;齊威王九年,他的姬妾勸他勵精圖治,他照做了,重用剛直的即墨大夫,烹殺奸佞;還有就是樂極生悲的例子,爽快地接納了淳于髡的建議,而且這個齊威王,就是歷史上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主角。
3.淳于髡 另一位主角,淳于髡,雖然身量矮小,但是智慧超群,從他以“酒極則亂”勸諫齊威王就能看得出來。淳于髡是齊國人,能言善辯,多次出使其他諸侯國,卻從未受到屈辱,或許其他國家也是驚艷這樣一個人才,尊重都還來不及又怎么會挖苦呢?他是稷下學宮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活躍在齊國的政治與學術領域,為齊國的發展做出過非常重要的貢獻。
亞圣孟子曾經游歷到齊國,淳于髡慕名前去拜訪,與蒙自之間也有一些趣事,比如問提倡“男女授受不親”的孟子,如果他老婆掉水里了,自己該不該去救?在孟子將要離開的時候,又問他,你位列三卿,但是不救百姓不佐君王,你不是“仁者”嗎,就這么跑了是怎么個意思? 其實,淳于髡很聰明,聰慧善辯,但是他和孟子終究是兩種人,孟子追求的是教化,而淳于髡追求實用,一個在理論一個在實際,不能說誰對誰錯誰做的更好,就像孟子說的,人與人不同,只要對得起自己心中的“仁”就足夠了。(www.Ws46.com)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