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搳字的讀音 話說搳拼音huá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搳,在《現代漢語詞典》注音“huá”,只一個詞條:搳拳,即劃拳。《新華字典》11版198頁“搳(拼音huá)”字,只有一個意思-搳拳,飲酒時兩個人同時伸出手指并說出一個數,誰說的數目跟雙方伸出的手指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現作“劃拳”。這是字典原話。
“搳”字,《說文解字》曰:“擖也從手害聲胡秸切。”“擖,刮也從手葛聲一曰撻也。”擖:箕舌,即畚箕前面伸出的部分。而“畚箕”,即為方言中所說“簸箕”。《禮祀·少儀》:“執箕膺擖。”鄭玄注:“膺,親也。擖,舌也。持箕將去糞者,以舌自鄉(向)。”這是說“手拿畚箕時要把箕舌對住自己的胸口。”
▲▲搳,方言里最基本的含義是“扒拉”
在農業社會,幾乎家家戶戶都養雞。雞的行動,人們最為熟悉。
搳,本指雞刨食的動作。雞子搳,雞搳,雞用爪子在草叢里、沙土中扒拉扒拉,找蟲子吃,找種子吃,是一種本能動作。
形象一個人寫字很潦草,湖北方言說“你寫的字,像雞子搳了的”。
形容一個人閑不住,說“雞搳命”。雞搳命,就是忙碌命。這個說法很形象。雞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搳啊搳,找食物。鳥為食亡。
雞哪怕在谷堆里吃谷子,也習慣邊搳邊啄食。“雞把谷子搳了一地。”
一個人剛學游泳,不太會蛙泳,說為“在水里瞎搳”。
▲▲搳,引申出翻動、抓、挖等其他含義
搳,基本義是指雞刨食的動作,后來引申出其他相關含義。
1.翻動。把簸箕里曬的湯圓粉搳一下。
2.翻動并理平。指扒拉攤平的動作。如農村在禾場上晾曬,把谷子“搳平”。“搳”就是“扒拉平整”。
3.活動(受限)。這地方太窄了,搳不開。
4.抓。如一把搳。搳了一把刀子。在他臉上搳了一條印子。

“搳拳”語出《紅樓夢》。《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寫道:“寶玉只穿著大紅棉紗小襖兒,下面綠綾彈墨夾褲,系著一條汗巾,靠著一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和芳官兩個先搳拳。”又:“襲人等一一斟上酒來,說‘且等一等再搳拳,雖不安席,在我們每人手里吃一口罷了。’于是襲人為先,端在唇上,吃了一口,其余依次下去,一一吃過,大家方團圓坐了。”第七五回-賈珍因命佩鳳等四個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搳拳。沁香等道:“我們都不會,倒不如搳拳吧。”巴金大作《家》十三-老太爺看見眼前許多興奮的發紅的臉,聽見搳拳行令的笑聲,心里更快活”等名著描寫來看,是一個范圍比較廣的喝酒游戲。作為中國民間“酒令”的搳拳游戲,其起源最初可追溯到漢代時期。由于其技巧性頗強,給搳拳者雙方留有神機斗智的余地。加之搳拳時二者均需喊出數字,并快速變換手指屈伸以決勝負,既讓人興奮不已,又極富競爭性,因而自漢以降被傳承沿襲了下來。
搳拳,俗稱“劃拳”,指的是猜拳行令,有助于提高酒場熱度氣氛,拉近心理距離,融洽彼此感情,所以也算一種文化。是昔時在家宴客或酒店辦席時的常景,為飲酒助興的一種方式,今已漸被淡忘。

其規則一般為兩人同時出拳,在兩拳接近的瞬間,各自攥拳或伸出一到五根手指(分別表示從零到五),并同時喊出從零到十的數字作口令。如果自己喊出的數字,與兩人伸拳所“報”數字之和相等,則算贏了一拳,對方須干一杯;若對方也猜對,算平手。有時采取“三拳兩勝”,敗者飲。多出拳或喊口令稍慢一拍,算“賴皮”;如自己所喊與所伸出的手指數目在數字邏輯上明顯不符,如喊“不出”時自己卻伸出一根以上的手指,或喊“七巧”而只出一根手指,則為“臭拳”,要罰酒。
其玩法,似兩軍對陣,往往口令急亢如陣前斷喝,伸指迅疾如利劍封喉;算法須快如閃電、出拳像驚雷掠地,絕不拖泥帶水,非體魄強健、思維敏捷者不能搳之。此過程中,口令、指法交織碰撞,搳者意氣風發,觀者眼花繚亂。柔中帶剛、文里有武,體現了酒文化的莫名意境。出拳有一伸拳出指、兩伸拳出指的;最多不超過三次伸拳,必出指。
口令一般為三字、也可簡略成兩個字,甚至單字,或擴展成四個字。并非是單純喊數字,如攥拳一般喊“不出”或“寶不出”;一喊成“一定”、“一會手”、“一心敬你”或“一定恭喜”;二喊成“兩好”、“兩家好”、“哥倆好”;三喊“三星高照”、“三狀元”;四喊“四喜”、“四美”、“四季財”、“四季發財”、“四紅四喜”或“四喜來財”;五要喊“五魁”、“五福”、“五魁首”、“五子登科”;六喊“六順”、“六六順”、“六六大順”;七喊“七巧”、“巧七”、“七個巧”、“巧到七”;八喊“八福”、“八大仙”、“八匹馬”、“八馬雙杯”、“八福同享”;九喊“九快”、“九大運”、“快喝酒”;十則喊成“十滿上”、“滿堂紅”、“十全齊到”或者“全來到”等。

搳拳口令中藏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因素。如“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指的是福、祿、壽三星;“三元”即古時鄉試頭名解元、會試頭名會元、殿試頭名狀元。其它如“四喜”、“五魁”、“五福”、“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七巧”(乞巧)、“八福”等,均各有典故出處。
“五魁首”

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奎星”就是“魁星”。在星宿文化中,“魁星”主文運,所以,在古典時期,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古時魁星樓、魁星殿遍布全國各地,保佑各地的考生,金榜題名。

“五魁首”是“五經魁首”的簡稱。我國自隋唐起,實行科舉取士,到明清時期,以儒家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取士,以每經的第一名稱之為"經魁”。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所以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俗稱"五魁"或“五魁首”。到后來,不再采取五經取士制度,但鄉試中仍習慣把前五名稱為五魁。“五魁首”便流行下來。
搳拳也稱劃拳,是我國從古代傳至今天,不但沒有失傳而且更加豐富的酒文化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行酒令這個東西,增添酒興,烘托喜慶。
“一”心敬
一心敬,出自唐代詩圣杜甫的名篇《高都護馬行》,詩詞里面寫著:“與人一心成大功。” 表示祝酒人誠心敬酒,同心共飲之美好心愿。劃拳的人挑起大拇指,呼作“一心敬”。挑拇指本是對人夸贊敬佩的表示,表現對他人的敬重。
“倆”相好
酒令文化里,倆相好一般是劃拳的開局,也有喊哥倆好,爺倆好,還有喊兄弟好的,總之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從倆相好里延伸出來的,常常起拳時便以雙方輩分或者稱謂,呼出哥倆好,爺倆好之類的開局詞,意思是表現出友情第一,劃拳輸贏不重要的態度。
“三”星照
三星,就是福星、祿星、壽星,意思即期望三星高照,劃拳的時候呼作三星照。傳說中的天官星座、紫徽星座、南極星座,這三個星座,就是福、祿、壽三星,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資財和健康長壽。
“四”紅喜
中國傳統文化里,四紅是有專門指向的,分別指的是鶴頂、雞冠、櫻桃、胭脂,這在古人的文化里,是四種喜慶的顏色,注意是鶴頂,不是毒藥鶴頂紅。而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四個時刻,因此劃拳的時候,四紅喜就是這個意思。
“五”魁首
五魁首,是說《詩》、《書》、《易》、《禮》、《春秋》五部著作,古人熟讀這五本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因此呼作五魁首,劃拳的時候喊五魁首,即飛黃騰達之意。
“六”六順
六在中國民間,本就是吉祥的數字,全國各地都有六六大順的說法。劃拳時的六六順,除了有民間所說的六六大順之意,另外還有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這六順。
“七”個巧
七個巧,即是七月初七,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月初七這天,民間婦女比穿針引線斗巧取勝,祝賀織女喜會牛郎,后來七巧演變為乞巧的說法,劃拳用作呼詞,是夫妻美滿、家庭和睦的祈望。
“八”匹馬
八匹馬是指《穆天子傳》中傳載,周穆王有八駿之乘的八匹寶馬良駒,今天人們以此作為行酒令寄寓振奮騰飛的人生追求。
“九”久長
九久長,出處是《史記》,據《史記》載:“建久安之勢,成長久之業。”后人取其“久長”二字作為典故,諧音為“酒長”,借喻人們相聚美酒不盡,呼作“九九歸”、“九連環”、“九個九”,表現了對天下大同,天長地久的祝愿。
“全”家福
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理解為十全十美,這種對人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的贊美,在行酒令中被呼作全家福,表示祥和美滿。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整理者:老虎69090。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26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