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祭侄文稿》為什么能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很多人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名為《蘭亭集序》,很多人也都在學生時代背過這一篇,不過如果作為書法來研究的話,人就要少了很多了。那么,知道了第一行書,你是否知道天下第二行書呢?這一篇文章看起來比《蘭亭集序》更像是草稿,但就是這樣一篇草稿卻能名列第二,這是為什么?
《祭侄稿》書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由兩紙接成,縱28.2 厘米,橫72.3 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稿是顏真卿為堂侄季明所寫祭文的草稿,追敘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抵抗安祿山叛亂而死的事跡。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陜西臨潼人,祖籍山東臨沂。安史之亂期間,顏真卿抗賊有功,后來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并封為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他秉性正直淳厚,敢于直言。唐代宗時(762—779)時,宰相盧杞派遣年老體邁的顏真卿前去勸說軍閥李希烈歸順朝廷,被李氏殺害。
這是一篇“原生態(tài)”的文章草稿。勾圈涂改,滿紙云煙。筆鋒時露時藏,行筆乍行乍晦,墨色或潤或枯,結(jié)構(gòu)或聚或散,字形大小不一,都是隨手而成。 當年顏真卿寫《祭侄稿》,臨紙馳筆,悲憤交集,所思所想,訴之于文辭,又再三刪改,完全處于“無意于書”的狀態(tài)。顏真卿沒想到,種種生動的筆姿,競相奔來筆下。更沒想到,這篇隨手寫就的文稿在后人眼里竟然比他精心結(jié)構(gòu)的碑版楷書更具筆墨魅力。
卷后的張晏跋語,道出此稿書法之所以如此精彩的奧妙:書寫委任狀不如書寫信札,書寫信札不如書寫文章草稿。因為,委任狀是官方文件,須用端正的楷書書寫,終究受拘束;信札出于一時情緒,頗能放得開;而文章草稿完全無心于書法,可謂“心手兩忘”,就是這種自然的表露,書跡便成了一幅心靈的筆墨圖像。
此帖卷后另有鮮于樞的題跋,說:“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726490.html
上一篇:方便面做法:新奧爾良雞柳炸方便面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