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一年級姓氏歌課前預習 一年級下學期第二課姓氏歌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每晚九點半,小鹿來預習
同學們好,我是小鹿老師!今天我們來預習一年級下冊第二課《姓氏歌》。通過預習達到三個目標:第一,了解中國姓氏的起源。第二,姓氏的作用。第三,姓名在語文中的應用。
讓我們開始吧。
聽《姓氏歌》今天小李在家,想起一個問題,于是問爸爸:
爸爸,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媽媽她姓什么?她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
爺爺他姓什么?他姓李,木子李
奶奶她姓什么?她姓胡,古月胡
咦,為什么爺爺、爸爸和我都姓李,媽媽卻姓張,奶奶姓胡?
小李這個問題啊,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首先,姓和氏是兩個字,分別具有不同的含義。很久以前,我們祖先就是以血緣為紐帶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個氏族,同一個氏族擁有同一個祖先;后來,為了適應生存發展,一些氏族組成了部落;又過了很長時間,隨著部落規模擴大,一些人口比較多的氏族,以圖騰或者居住地,給氏族取了個姓,和其他氏族區別開來。傳說,上古時期的炎黃二帝,炎帝居住在在姬水旁,就以姬為姓,炎帝居住在姜水旁,就以姜為姓,這就是姓最早的起源。后來,隨著一些姓的氏族規模再次擴大,同一個姓出現了不同分支,這個姓的部分后代,就在姓后面加了個氏來區別同一個姓的其他分支,而這個氏取名可能來自于官職、職業、地名等。這樣,就形成了姓代表著來自同一個血緣的祖先,而氏則代表著這個祖先血脈繁衍的分支的姓氏組合。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孔子,他姓子,氏是孔,名為丘。就代表著他來自于一個姓“子”的祖先,繁衍下來的“孔”氏分支。慢慢地,中華民族人口越來越多,就出現了很多氏,也就是同一個姓出現了非常多的分支,一些姓甚至擁有數百個氏。漢朝時,姓氏就合二為一了,大多數就用氏作為姓氏,比如我們就只用孔子的氏 — 孔稱呼他的姓氏了。
了解了姓氏的起源后,我們來看看,姓氏的作用是什么?我們前面也講過,姓氏是為了區別人群來使用的。同一個血緣關系的人,用的同一個姓氏。一般來說,子女都是跟隨父親的姓氏,比如我們剛剛唱過的姓氏歌里,爺爺姓李,爸爸也姓李,小李也姓李。那媽媽為什么姓張?因為媽媽的爸爸,也就是姥爺姓張;奶奶為什么姓胡,因為奶奶的爸爸,也就是小李外曾祖父姓氏是胡。所以姓氏除了在同一個時間維度內區分人群;還可以讓我們追溯歷史上的祖先,很多姓氏都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祖先是哪一個人。我們中華民族用這種方式,讓我們找到和記住自己先祖。
最后,我們再看姓名在語文中的作用。姓氏是區分人群的作用,那么姓名就是起到區分每個人的作用。在姓氏區分一個人群后,再每個人起個名字,就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很少重復的姓名了。這樣,在你們班就只有你一個人叫這個名字了。而姓名在語文中的應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寫一段文字,都會要求寫清楚三個關鍵內容:時間、人物、事件。讓人清楚地了解什么人,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比如這句:“小李在上課鈴聲響起前,抓緊時間快速地預習了一遍《姓氏歌》”。就讓我們知道是小李,在課間休息時間,認真地預習了《形式歌》。
跟著做練習這就是今天《姓氏歌》的預習內容。聽完這些,小鹿老師有兩個小任務。
第一個任務:用自己的姓氏,編一首自己的姓氏歌,還有用媽媽的姓氏,編一首媽媽的姓氏歌。唱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個任務:明天《姓氏歌》上課之前,預習一下課本內容,尤其注意里面哪些字是自己不會讀、不會寫,記下來,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筆順和意思。
晚安!
預習資料看看課文,達成三個小目標。
1.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個偏旁。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課文的節奏感,能背誦課文。
3.了解一些關于姓氏的故事,在學習中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 關于小鹿預習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