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圖片源自部教版教材)
第5課《七律·長征》:
1、《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長征勝利前夕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詩人以磅礴的氣勢、雄健的筆力,歌頌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詩歌首聯“(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以豪邁的語勢總領全文,贊美了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不怕)一詞是全詩的詩眼,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等閑”一詞是(平常)的意思,將困難視如平常,表現出紅軍對困難的藐視。“(萬水千山)”一詞概括了長征遇到的艱難險阻,語言高度凝練。
3、紅軍長征中的“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岷山)。在詩人眼中,綿延不盡的五嶺就如同(細浪),險峻高大的烏蒙山則如同(泥丸),想象奇特,夸張至極。“(暖)”和“(寒)”兩字既寫出了長征途中的天氣情況,又寫出了紅軍戰士巧渡金沙江后的歡欣喜悅、飛奪瀘定橋時的驚心動魄,一暖一寒形成了(鮮明對比)。全詩以“(開顏)”結尾,預示著長征的最后勝利。
4、《七律·長征》中運用夸張和對偶手法的詩句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運用對比手法表現紅軍神勇的詩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橋橫鐵索寒 )。
5、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的三次重大戰役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紅軍長征中的故事還有:《金色的魚鉤》《豐碑》《七根火柴》等。
6、律詩通常有八句,每兩句一聯,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圖片源自部教版教材)
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
1、《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八路軍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的轉移,在完成拖住敵人的任務后,為了(不讓敵人追上部隊),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最后( 壯烈跳崖 )的故事。表現了五位戰士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 )的革命精神和(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精神。
2、《狼牙山五壯士》按 ( 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寫了“接受任務--痛殲敵人--( 引上絕路 )--(頂峰殲敵)-跳下懸崖”這幾方面的內容。抓住人物的(語言)、( 動作 )、( 神態 )來具體刻畫人物形象。描寫多個人物時,既有(對個體形象即點的)描寫,又有(對人物群體形象即面的)描寫。 (點面結合)刻畫人物形象,是本文寫作方法上的特色,既讓讀者感受到了五位戰士作為一個戰斗群體的團結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戰士的英勇頑強。
3、文中一開始稱呼五人為“戰士”,后面卻稱呼為“壯士”是因為:(完成保護大部隊和群眾轉移的任務,是戰士的任務,應該做到的;但完成任務后,本來可以撤退,但他們卻以生命為代價將敵人引上絕路,悲壯感人,所以稱為“壯士”)。五位壯士分別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

(圖片源自部教版教材)
第7課《開國大典》:
1、《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北京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 )。
2、文章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順序依次描寫了(群眾入場)、(舉行典禮)、(閱兵盛況)、(群眾游行)四個場面。突出了開國大典(喜慶)、(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3、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光明”是(雙關)修辭,一是(說燈籠和火把照亮了北京城),二是(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全中國永遠擺脫了黑暗,獲得了光明)。
第8課《燈光》:
《燈光》一文以(燈光)為線索,通過對(關于燈光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體會到“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向往),讓我們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9課《我的戰友邱少云》:
課文記敘了(邱少云)在執行潛伏任務時,潛伏的地方被敵人的炮火打中,身上棉衣被燒著,但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他一動不動,最后(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事跡。歌頌了他(顧全大局)、(嚴守紀律)、(不畏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我知道的抗美援朝英雄還有:(黃繼光)、(楊根思)、(楊連弟)。他們都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
日積月累: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 。”李綱的“(祖宗疆士),( 當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與人 )”,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 )”的名言和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的詩句曾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我知道的表達愛國情懷的古詩或名人名言:
1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夏日絕句》
3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大家好,我在莊里從事語文教學。學期之末,對六年級上冊的重點內容進行了梳理。如有需要,請關注我就能查找到其他單元的內容。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