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洪承疇投清后有什么貢獻 為什么乾隆看不起他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說到洪承疇,大家肯定都知道他原本是明朝的官,但是清朝入關的時候,卻因為一場戰(zhàn)役之后就投降于清朝了。而且投降清朝之后皇太極可是很看好他的,那么他在投清之后有什么貢獻呢?可是為什么乾隆看不起洪承疇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洪承疇投清后有什么貢獻1.1、為多爾袞出謀劃策,使清軍入主北京 洪承疇獻策說:“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之意。仍布告各府縣,開門歸降,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應者,破格封賞。此要務也。” 對于行軍戰(zhàn)略,洪承疇建議“計道里,限時日,輜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出薊州、密云近京處,疾行而前。賊走則即行追剿。” 多爾袞采納了洪承疇的建議,清軍這次進軍,改變了以往掠奪財物、人口和屠城的惡習,同時打著“為爾等復君父仇”的旗號,使清軍以“正義之師”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中原百姓面前。清軍進軍北京十分順利,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 1.2、招撫江南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南明弘光政權。此時多爾袞以為天下已定,于是開始對百姓殘酷屠殺以及推行剃發(fā)令,他的倒行逆施引起漢人的反抗,多爾袞連忙任命洪承疇為“招撫江南各省總督軍務大學士”。 洪承疇采用剿撫并用的措施,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對象,對于堅決反清的義士,他會毫不猶豫地鐵血鎮(zhèn)壓。
1.3、平定西南 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洪承疇奉命經略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五省。 當時南明最后一個政權永歷盤踞在云貴,永歷名將李定國在桂林之戰(zhàn)打得孔有德自焚身亡,在衡州之戰(zhàn)又斬殺尼堪,“兩蹶名王”,清廷震動,他們一度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明議和之議”。 洪承疇在如此危急的情況走馬上任,他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穩(wěn)定局面。 一是廣泛宣傳,善待歸降者。洪承疇在湖南、湖北與永歷政權的交界處,印發(fā)了大量《經略內院招撫明示》,吸引了許多永歷政權的人前來投降。 對于這些歸順的人,“愿仕進,準其考取,愿務農者,給田產,并發(fā)恒產證明,借給錢糧牛種,前四年免徭”。 二是提高清朝官員招撫積極性,對于招撫有功的官員,給予獎勵。順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疇上奏朝廷,請求給予周思忠等招撫有功的官員獎賞,這些措施帶來顯著的效果。 三是對永歷政權內部進行離間。孫可網和李定國是永歷政權的兩員干將。洪承疇嘗試對他們進行招撫,但是被李定國堅決拒絕。 于是洪承疇轉而嘗試招撫孫可望,他通過禮遇孫可望的親屬,優(yōu)待其部屬來收買感化孫可望。 順治十四年(1657年),孫可望在交水被李定國打敗,洪承疇不失時機地向孫可望伸出橄欖枝,招降了他。 孫可望熟悉永歷政權的內部情況和軍事部署,他的投降,極大動搖了永歷政權抗清的斗志。 洪承疇看到時機成熟,于是“上方略,言滇黔可取”。順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疇攻陷貴陽,不久后迅速平定貴州全省。 之后朝廷派信郡王多尼主持軍務,洪承疇建議兵分三路入滇,并且選用孫可望部下熟悉地形者19人,分撥到各路作為向導。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攻陷昆明,云南被平定。 此時洪承疇出于穩(wěn)定局勢的考慮,向朝廷建議留吳三桂駐守云南,并且發(fā)內帑救濟災民,同時暫緩入緬甸追殺永歷帝。 洪承疇的這些建議都得到落實,云南的社會秩序很快恢復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
2、為什么乾隆看不起洪承疇洪承疇被譽為開清第一功,是因為他投靠清政府,對清政府一統(tǒng)中原有著非常大作用,但是畢竟是前朝的官,所以乾隆并不是很瞧得起他。 洪承疇其實是一個貪婪而且怕死的人,皇太極派出了人前去招降,其中就包括范文程,范文程見到洪承疇后,洪承疇知道這個事情之后就大罵他,然而范文程招降的事一個字也沒有提,只是與他聊聊天,偷偷觀察他,范文程回來后告訴皇太極洪承疇根本就不想死,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怎么會怕灰塵臟了自己的衣服呢? 第二個原因是洪承疇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明朝的政府非常腐敗,大明王朝已經時日無多,而松錦之戰(zhàn)中,因為崇禎皇帝沒能給予他援助,松錦之戰(zhàn)大敗,被俘虜了,他對明朝的政府感到非常的絕望,對崇禎皇帝也感到非常的失望。 洪承疇在投降清朝后,為清朝進軍中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參與清朝中央佐理機務,而且還招降了江南地區(qū)的百姓、勸降鄭成功之父鄭芝龍,被譽為“開清第一功”。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我們不能去說他到底是好還是壞,因為別人這樣做,一定也有別人的道理,別人的難處。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