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御賜小仵作》中,韓績的歷史原型是唐朝宰相馬植。馬植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進士擢第,最開始是擔任壽州團練副使,此后不斷升遷。不過到了唐武宗時期,能力一向出眾的馬植卻沒能得到重用,這究竟是為何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他和李德裕的關系。那下面就準備和大家簡單介紹下馬植,看看他的仕途之路到底是怎樣的。
1、馬植為何不得重用馬植與李德裕關系不好是導致他沒有受到唐武宗重用的直接原因。唐武宗時期,李德裕把持朝政,所以官員的任用唐武宗都會采納李德裕的建議。 那么馬植為什么會與李德裕關系不好呢?原因有兩點,首先他長期在邊疆,不在朝廷。唐憲宗時期他就做了饒州刺史,唐文宗時期,他又擔任了安南都護,安南招討使。 因為他治理邊疆有功,唐文宗又派他去了黔中做了觀察使,所以他在為官后,長期都在邊疆,沒有機會接觸李德裕。
其次,他為人很誠信,他在邊疆時對待少數民族都是以誠相待,所以各少數民族都臣服于唐朝,所以當唐武宗把馬植調回朝廷后,馬植也不會去迎合李德裕。 因為一個誠信的人不可能去巴結權臣的,那樣就不誠信了,所以李德裕也不喜歡馬植,當然也不可能向唐武宗建議重用馬植了。
2、與馬元贄的關系馬植為人誠信,頗得大家賞識,再加上唐宣宗即位,任用了白敏中為相。 可以說這一時期對馬植很有利的,因為馬植與李德裕關系不好,而唐宣宗又很討厭李德裕,這樣馬植得到重用,任命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尚書,成為了宰相。 可是三年后,一件事觸怒了唐宣宗,馬元贄把唐宣宗賜給他的“通天犀帶”給了馬植,結果被唐宣宗知道后,直接就罷免了馬植的宰相職位。 后來唐宣宗又知道了馬植與馬元贄有私交,于是把馬植貶為了常州刺史。那么馬植怎么會與馬元贄有私交呢? 因為馬植當時是宰相,而馬元贄是神策軍中尉,因此兩人在工作中會有交際,時間長了兩人關系就親近了,再加上兩人還都姓馬,因此他們互相稱兄道弟了。
唐宣宗本來對宦官專權就不滿,結果馬植作為宰相還與宦官有來往,這使得唐宣宗怒不可遏,懲治了馬植,并且以此來警告宦官。 大家看到這里可能覺得馬植運氣不好,從表面上來看是這樣,但實際上他被貶也是有他自身的問題。 馬植在唐武宗時期,由于客觀原因沒有被重用可以理解,但是到了唐宣宗時期,馬植被貶,不能說他是沒有責任的。 宦官專權,在唐朝晚期是非常嚴重的現象,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都想遏制宦官勢力,這一點馬植應該是知道的。 但是由于工作關系與馬元贄有了私交,就說明他這個人有些大意。宦官掌權,馬植覺得與宦官搞好關系,有利于工作,可是他忽略了唐宣宗的想法,因此,唐宣宗把他貶了,也不能完全怪唐宣宗。 所以從馬植被貶也提醒了我們,我們平時在工作時,要思慮周全,不能被一時的興致沖昏了頭腦,隨時都要保持清醒。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