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朱可夫經常打敗仗,為何很多人覺得他很強?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說到這個朱可夫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很多人說他經常性的以多打少吧,但是還經常性的打輸了,而且這樣的一種感覺是他還比這個德國的一些軍官要強,這天天打敗仗怎么還能比別人強呢?這個問題也非常的有意思了,到底有什么樣的含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戰爭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講求在兵力上的集中,在決定性的方向上盡可能的集中優勢,而朱可夫正是嚴格遵循了這一原則,既然蘇軍有著數量上的優勢,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中,公平的“騎士”般的決斗是不可能的。而且蘇軍在作戰素質上本就和德軍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一差距貫穿于整個二戰,蘇軍要想取得勝利,就只能是通過數量優勢來壓倒德軍的質量優勢。蘇軍在沒有數量優勢下和德軍進行決戰無疑是愚蠢的,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一場戰役的勝負除了取決于雙方將領的指揮能力外,還需要靠各自的運氣。顯然朱可夫就是一位既擁有出眾的能力又充滿好運氣的一位將領,這在戰爭初期得到極大的體現。在朱可夫被拍到前線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負責阻止德軍在中央方向上的推進時,德軍恰巧暫時放棄了對莫斯科的進攻,轉而分兵南下和北上進攻基輔和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遭到嚴重的削弱,這使得朱可夫的預備隊方面軍成功的迫使中央集團軍群放棄了葉利尼亞突出部,這是德軍第一次大規模的后撤行動,正是此戰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親賴,將他視作蘇軍的“救星”。試想下如果德軍繼續按照原計劃向莫斯科發起進攻,即便朱可夫能力再強他的戰斗力預備隊方面軍也不可能阻止德軍的進攻,反而可能遭到嚴重損失,假如那樣斯大林還會垂青這位將軍嗎? 在列寧格勒同樣如此,隨著中央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兵力加強給北方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發起了全面的進攻,德軍已經兵臨列寧格勒城下并包圍了該城,在嚴峻的形勢下,朱可夫臨危受命從中央方向調到了列寧格勒,組織那里的防御作戰,有意思的是在這一關鍵時期,希特勒放棄了直接占領列寧格勒的計劃,決定用圍困來迫使列寧格勒屈服,已經集結起來的裝甲部隊和空軍被轉隸給了中央集團軍群準備向莫斯科發起最后的沖擊。列寧格勒幸存了下來,朱可夫又一次完成了斯大林所授予他的任務。
此后朱可夫又組織了莫斯科的防御作戰,再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巴格拉季昂行動、柏林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會戰都有朱可夫的身影,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沒有一個德軍將領像朱可夫那樣贏得了如此多的勝利,當然朱可夫也遭遇過慘敗,“火星行動”是朱可夫一生都揮之不去的一場失敗,但是哪個將領沒有失敗過呢?即便是堪稱“戰略天才”的德軍陸軍元帥曼施坦因也在1943年的遭遇一系列的失敗,尤其是沒能守住關鍵的第聶伯河防線,盡管這并非他一個人的錯誤,但是對于蘇軍主要突擊方向的錯誤判斷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不能朱可夫比所有的德軍將領都要強,但是能夠和朱可夫相提并論的德軍將領實在是寥寥無幾。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