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晉明帝司馬紹評價如何 他最后怎么死的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晉明帝司馬紹是東晉第二位皇帝,當時東晉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權臣在朝中的勢力壓過皇權。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當年敗給了權臣,導致自己被架空,根本無法和權臣進行抗衡。而這樣的局面是在司馬紹繼位后發生了變化,司馬紹成功制衡權臣,并且平定叛亂,穩住朝政??梢哉f司馬紹是東晉難得的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可惜他青年早逝,年僅27歲,不然司馬紹應該能帶領東晉開打新的局面。
1、晉明帝司馬紹由于東晉偏安東南,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以存在感很低,了解這個王朝的人并不多。東晉王朝享國103年,先后有11位皇帝。雖然東晉沒有能夠收復中原,但中間出現過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紹文武兼備,完全有能力北伐中原,實現真正的中興。可是,這位明君卻成為東晉最可惜的皇帝。 之前介紹過晉元帝司馬睿,他堪稱是史上最窩囊的開國皇帝,他被叛臣王敦打敗,備受屈辱,最后被活活氣死。司馬紹就是司馬睿的長子,他出生于299年,母親是宮女荀氏。荀氏來自燕、代地區,這里當時是鮮卑聚集區,再加上司馬紹是黃須、黃發,所以荀氏可能是鮮卑人。
司馬紹自幼就很聰明,深得司馬睿的喜愛,加上老師們的精心輔導,所以成年后展現出非同尋常的帝王氣質。據史書記載,司馬紹“性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客,雅好文辭”,他還經常與王導、亮庾、桓彝等人談論經史,“導等不能屈”。另外司馬紹還“習武藝,善撫將士”,是一位文武兼備的皇位繼承人。 王敦作亂時,朝廷的軍隊戰敗,司馬紹打算親率將士決戰,但被溫嶠阻止。之后,王敦把持東晉朝政,他覺得太子司馬紹“神武明略,朝野之所欽信”,打算以不孝的罪名將其廢黜。遭到以溫嶠為首的官員們的反對,“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22年年底,司馬睿死后,司馬紹繼承了皇位。
2、英年早逝當時擺在司馬紹眼前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內戰亂饑荒不斷,全國人口“死疫過半,虛弊既甚,事極艱虞”。同時,司馬紹還面臨著一個強敵,他就是在武昌遙控朝廷的王敦。司馬紹確實很有才能,他一方面“以弱制強,潛謀獨斷”,調整荊、湘等四州將領,削弱、牽制王敦的力量;另一面打壓以瑯琊王氏為首的士族,在朝內重振皇權。 324年六月,王敦以誅殺奸臣為名,再度舉兵叛亂。司馬紹展現出了一位明君的風采,他親自率領軍隊御駕親征。在兩軍對壘期間,司馬紹居然乘馬微服出行,在王敦軍營外繞了一圈,然后成功擺脫了追兵。在司馬紹的調動下,東晉軍隊大破叛軍,“王敦憤惋而死”。之后晉軍發起了反攻,平定了王敦的叛亂。
司馬紹很聰明,他沒有因為王敦之亂而牽連瑯琊王氏,而是采取“王敦群從一無所問”的政策。由于司馬紹英明神武,他在位期間,皇權得到了恢復,“撥亂反正,強本弱枝”。就在司馬紹勵精圖治,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他的生命卻走到了終點!325年閏八月,在位三年多的司馬紹病死于東堂,年僅27歲! 在遺詔中,司馬紹對沒能收復中原感到萬分遺憾,“仰惟祖宗洪基,不能克終堂構,大恥未雪,百姓涂炭,所以有慨耳”。司馬紹是東晉皇帝中能力最突出的,但卻英年早逝,敗給了上天。對此,王夫之也感到非常可惜,“明帝(指司馬紹)不夭,中原其復矣乎!天假五胡以亂中夏,氣數之窮也,帝乃早世!”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