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楊延昭是楊業(yè)長子,為什么被稱為楊六郎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楊家將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聽說過,那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便是楊業(yè)的兒子楊延昭,可能各位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楊六郎。楊延昭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是北宋名將,曾多次率軍擊退遼軍。很多朋友好奇楊延昭為什么叫楊六郎?因為他是楊業(yè)的長子,而并非第六子,那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六郎”的來歷,想了解的話一定不要錯過啦,一起來看看吧。 ![]() 1、楊業(yè)長子楊家將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作為楊家第二代的楊延昭也是位婦孺皆知的人物。不過,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與歷史上的楊延昭的形象還是有一定差別。那么,歷史上的楊延昭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 楊業(yè)死后,北宋朝廷對其家屬進行了撫恤,“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并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并為殿直”。再加上與楊業(yè)一起戰(zhàn)死的兒子楊延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楊業(yè)有七個兒子,分別是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玉、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 958年,楊延昭出生于北漢的都城太原,當時他的父親楊業(yè)還在為北漢效力,而北宋還沒建立呢。楊延昭從小就沉默寡言,不過受家庭因素的影響,特別喜歡玩打仗的游戲,“為兒時,多戲為軍陣”。楊業(yè)看到后很高興,說道:“此兒類我。”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延昭開始跟隨父親征戰(zhàn)。 ![]() 2、屢立戰(zhàn)功979年,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楊業(yè)父子也歸降了宋朝。宋太宗很高興,加封楊業(yè)為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的要職,與此同時也授予楊延昭供奉官的職務。986年,宋太宗發(fā)起雍熙北伐,潘美、楊業(yè)率領(lǐng)西路軍,向契丹發(fā)起了進攻。楊延昭也參加了這次戰(zhàn)斗,他作為先鋒,在攻打朔州城英勇無比,“流矢貫臂,斗益急”。 不過,這場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楊業(yè)被俘后不屈而死。宋太宗褒獎了楊業(yè)的功績,同時對他的幾個兒子封官撫恤。楊延昭作為長子,當時的官職最高,得到了崇儀副使的職務。之后,楊延昭擔任過知景州、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到了宋真宗時期,由于與遼國的關(guān)系惡化,楊延昭出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負責北部邊防。 999年冬天,契丹侵擾邊境,攻打遂城。遂城是座小城,沒有多少防御措施,在契丹包圍后,人心惶惶。不過好在楊延昭就在城中,他召集城中壯丁守城,同時利用天氣因素,將水潑在城墻之上,“旦悉為冰,堅滑不可上”,從而取得了勝利,“契丹遂潰去,獲其鎧仗甚眾”。宋真宗聞訊很高興,親自召見楊延昭,予以褒獎。 ![]() 3、楊六郎的來歷沒過多久,契丹軍隊再度入侵,楊延昭提前已經(jīng)做好了安排,他將精兵埋伏在羊山以西,同時親自率領(lǐng)軍隊與契丹作戰(zhàn),且戰(zhàn)且退,將契丹軍隊引入伏擊圈,從而大破敵軍,“契丹眾大敗,獲其將,函首以獻”。1002年,楊延昭吃了個大虧,他率軍救援保州時,軍隊尚未列陣,就遭到契丹軍隊的攻擊,結(jié)果戰(zhàn)敗。 不過,第二年宋真宗就恢復了楊延昭的官職,“復用延昭為都巡檢使”。與此同時,楊延昭還參與了一項軍事工程,也就是今天的白洋淀。當時,白洋淀一帶水系發(fā)達,但彼此并不相連,在何承矩、楊延昭提議下,修建了“溏濼防線”,用來抵擋契丹騎兵。1004年,契丹軍隊打到澶州,楊延昭建議扼守險要,趁機殲敵,不過沒有得到了皇帝的許可。 楊延昭手中兵力有限,不過他率領(lǐng)直入遼境,攻破古城,對契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沒過多久,宋遼達成“澶淵之盟”,實現(xiàn)和平。宋真宗在挑選邊將,親筆寫下楊延昭的名字,“命延昭知保州兼緣邊都巡檢使”,之后又晉升為高陽關(guān)副都部署。1014年,楊延昭病死,終年57歲。 楊延昭“智勇善戰(zhàn)”,每次得到皇帝的賞賜后,都分給手下將士,而且他善于治軍,“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于下,故人樂為用”。楊延昭守邊有二十年的時間,契丹人對他還是充滿敬畏的,稱其為“楊六郎”。這并不是因為楊延昭排行第六,而是因為古人以天上的星宿來比擬世間的人物,“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因此契丹人稱其為“楊六郎”。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7180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