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元朝丞相葉李是一個怎樣的人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元朝初年,有一位漢人官員深得忽必烈器重,他在朝中以正直廉潔、敢于直諫朝政出名,這個人就是葉李。葉李生于南宋末年,他從小好學,長大后希望能為國效力,可是后來卻遭到奸人賈似道陷害,導致一度被流放。到了元朝時期,葉李順利出仕,為官六年便擔任丞相一職,忽必烈非常賞識葉李,覺得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下面就和大家講講有關葉李的故事,看看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1、葉李抨擊賈似道卻遭流放厓山之役,南宋落幕。在滅宋過程中,南宋沿江州郡大小文武將吏爭先恐后投降元朝,茍且偷生,貪圖富貴,“可羞可惡之狀百出”,忽必烈十分不喜歡這些不效忠宋室的行為,但也十分愛惜人才。聞江南名士葉李、趙孟藡之名,令降元的程鉅夫“求賢于江南”。 程鉅夫不辱使命,還薦舉了趙孟頫、萬一鶚、張伯淳等名士。 葉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富陽慶護里人,自小聰明絕頂,生性耿直。二十歲時入太學讀書。 蒙哥汗時期三路伐宋,忽必烈率東路軍攻宋鄂州,南宋以賈似道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率軍援鄂州,這個賈似道私下派使者議和,表示愿以長江為界,年奉歲幣銀絹二十萬。 恰在此時,忽必烈聞蒙哥汗去世,決定退兵,見宋方派來議和使者,順坡下驢,派學士趙璧與宋方談判,并囑咐說:“你登城后,注意我的帥旗。大旗一動,你要速歸。” 趙璧在與宋方談判的過程中,望見忽必烈帥旗移動,知道蒙古大軍開始撤離,便說:“待他日復議,我回營稟命。” 賈似道見蒙古人馬解圍而去,上奏朝廷為自己請功,說是鄂州大捷,欺騙宋理宗。 宋理宗聞知,龍顏大喜,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并手詔褒獎:“賈似道為吾股肱之臣,隱然殄敵,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葉李與國子監的同舍生康棣等八十三人,伏闕上書,抨擊賈似道專權誤國,其中有“三光舛錯,宰執之愆。似道繆司臺鼎,變亂紀綱,毒害生靈,神人共怒,以干天譴”等語。 這賈似道權傾上下,十分惱怒,得知這上書的文字出自葉李之手,便唆使其黨羽臨安府尹劉良貴等人誣告葉李僭用泥金飾齋匾不法,下獄審理之后,遭黥流放嶺南漳州。 后來賈似道倒臺,也被流放嶺南,而葉李蒙恩得獲釋放回,恰與賈似道相遇于途中,葉李寫詞譏諷: 君來路,吾歸路,來來去去何時住?公田關子竟何如,國事當時誰汝誤?雷州戶,崖州戶,人生會有相逢外。 ![]() 2、葉李才能如何南宋滅亡,葉李隱居富春山中,而他力詆奸相賈似道的消息,不脛而走,蒙元江淮行省及宣撫司、行御史臺敬佩葉李,爭相召聘他,都被他拒絕。 忽必烈當年在鄂州前線與賈似道對壘,深知賈似道為人,由于蒙哥汗去世,主動退兵,成就了賈似道“再造之功”,自然對此事十分掛心,葉李攻擊賈似道的奏章中有:“前年之師,適有天幸,克成厥勛!”也就是說:前年鄂州前線,是天幸蒙古人馬主動撤兵,才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 忽必烈令人念給他聽,拊掌贊嘆,欣賞葉李的人品與才華。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御史大夫相威主持江南行御史臺工作,奉旨尋訪隱逸之名士,當報上來時,忽必烈看到葉李的名字,非常地高興,立馬授予葉李奉訓大夫、浙西道儒學提舉。 葉李聽說后,本想逃逸不仕。恰在這時,右丞相安童派人送來一封書信,葉李打開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在宋,以忠言儻論著稱,簡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當隱見隨時,其尚番心,以報殊遇”。葉李看了,思考一番,欣然醒悟,向北拜謝忽必烈的圣恩,接受了任命。 到了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程鉅夫奉旨從江南攜葉李北上大都,忽必烈聞葉李來了,令集賢院大學士阿兒渾撒里把葉李安置在集賢院館舍,讓阿兒渾撒里等人陪著。 ![]() 他日,忽必烈在披香殿召見葉李,一見如故,說:“卿遠來良苦。”葉李感謝忽必烈知遇之恩。 忽必烈又說:“卿嚮時訟似道書,朕嘗識之。”特意賜坐錫宴,命其五日一次入宮中議事,可見對葉李十分禮待。 葉李也就針對時弊,給忽必烈提出許多重要建議,忽必烈也幾乎言聽計從,大部分采納,可見,忽必烈是葉李的知音。 比如: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以來,各道儒學提舉司因減冗官被撤消,葉李上奏說:“各道儒學提舉司及郡教授,實風化所系,不宜罷。請復立提舉司,專提調學官,課諸生,講明治道。” 忽必烈欣然采納其意見,恢復了江淮十一道儒學提舉司。 當年東道宗王乃顏叛亂,忽必烈親征,所用統兵將校大多是蒙古人,然而兩軍陣前,相互立馬收戈,呼兄稱弟,這根本不象打仗,令忽必烈十分憂慮。 葉李秘密啟奏:“兵貴奇,不貴眾,臨陣當以計取。彼既親昵,誰肯盡力,徒費陛下糧餉,四方轉輸甚勞。臣請用漢軍列前步戰,而聯大車斷其后,以示死斗。彼嘗玩我,必不設備,我以大眾踣之,無不勝矣。” 忽必烈聽了,十分贊同,按葉李說的布置,大勝乃顏叛軍。通過這件事,忽必烈更加認為葉李有奇才,每次朝見大臣結束后,習慣性地留下葉李,討論一番政事。 ![]() 3、葉李評價忽必烈復立尚書省,欲授葉李為左丞。 葉李堅決推辭,理由是“論臣資格,未宜遽至此。”自己的資歷不能勝任呀! 從來都是臣僚爭官逐利,葉李這是難得的境界呀。 忽必烈說:“商起伊尹,周舉太公,豈循格耶!尚書系天下輕重,朕以煩卿,卿其勿辭。” 葉李腿不太好,患有關節炎之類,走路不太方便,這忽必烈就有類似的足疾,便特賜給葉李兩輛車,一大一小,這小車特批準許駛入大內,派人扶葉李上殿,可見忽必烈對葉李是多么嘗識與關照。 某日,葉李的關節炎疼得厲害,無法上朝,忽必烈需要廷議大事,就用自己的御用五龍車把葉李接來(葉李的孫子葉以道曾收藏一幅《應召圖》,圖中忽必烈乘輿“五龍車”上端坐一個老頭,那老頭就是葉李),殿上賜座,咨詢國事。 凡有軍國大事,忽必烈習慣地問:“曾與蠻子秀才商量否?” “蠻子秀才”,是忽必烈對葉李的昵稱,當時人們習慣于叫南宋漢人為“南人”或“南蠻子”。 有一次,忽必烈心血來潮,想把趙宋宗室以及江南大姓顯族都遷徙到北方來,以消除隱患。 ![]() 葉李勸阻說:“宋已歸命,其民安于田里。今無故聞徙,必將疑懼,萬一有奸人乘釁,非國之利也。”由之,忽必烈打消了這個念頭。 葉李與當時的權臣尚書右丞相桑哥關系非同一般,桑哥罷相被殺(桑哥吐蕃噶洛部落人,通曉蒙古、漢、畏兀兒、藏等多種語言,善理財,而得到忽必烈重用。得勢當權后,賣官鬻爵,接受賄賂,劣跡昭彰,專橫跋扈,引起眾多官僚貴族的強烈不滿,大家先后舉報桑哥的不法行為,忽必烈下令逮捕下獄后處死),牽扯了許多人,葉李知進退,以年老多病為由請求南歸被打準。 當時揚州儒學正李淦上書檢舉葉李的罪行,“宜斬葉李,以謝天下。” 所列舉的罪狀大多夸大其辭,忽必烈看了說:“葉李廉介剛直,朕所素知者,寧有是耶!”看來,忽必烈對葉李是十分了解的,這其中許多罪狀都是桑哥所為。 此時葉李南歸,到達臨清時,忽必烈派來的使臣趕到,召葉李回京,重新擔任中書省平章,葉李上表力辭,返回江南不久就去世。 對于葉李,后世褒貶不一,清乾隆皇帝說:“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 乾隆皇帝是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評價葉李等人,弘揚所謂的忠誠不貳,還把一些降滿清的洪承疇等人打入《貳臣傳》。 自古而今,都強調文人風骨,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問題。 葉李在南宋滅亡后選擇隱居,后出仕元朝,說其無恥變節,有些言重。他生于南宋末,被奸臣賈似道迫害,冤屈被貶,報國無門,仕元為官清明廉正,做了許多有益于南宋遺民的事情,還是值得稱道的。 作者:陳二虎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