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古代四大才女生平簡介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相比古代四大才女,可能各位更熟悉古代四大美女。其實四大才女也很美,而且還有才,所以也是讓無數后人感到向往,心生敬仰之情。這四大才女按年代分別是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兒和李清照,在歷史上都是十分有名的人物,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聽說過她們的事跡。如果不太了解的話,可以趁此機會看看關于她們的生平故事,說不定能給你帶來別樣的感觸。
1、卓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漢人。為四川臨卭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后,丈夫過世,返回娘家寡居。 家居之時,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里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后,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柜,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后卓王孫礙于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于被舉薦做官后,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里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一首《白頭呤》,“…… 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愿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北磉_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向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于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 怨郎詩》。 其詩曰:一別之后,二地相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于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后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2、蔡文姬 蔡文姬本名蔡琰,“文姬”是其表字,陳留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她學識廣博,能言善辯,擅長音律,其父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學者,擅長文學、數術、天文和音樂。 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不久董卓亂京,后來董卓死后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并于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匈奴人擄去。不過比起其他被擄去的百姓來說,蔡文姬還算是幸運的,或許是她出眾的相貌和她過人的學識,被匈奴人中僅次于單于的首領左賢王看中并成了他的夫人。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盡管在異國他鄉成了家,還為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但她始終無法忘記中原的父老鄉親。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了著名的“ 赤壁之戰?!?/p> 蔡文姬嫁給 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 音律,自視甚高,對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 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州區)人,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清水縣),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據《新唐書》記載,婉兒將生時,其母鄭氏夢見一巨人,交予她一秤,并稱“持此稱量天下士。”上官婉兒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 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后,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神龍元年(705年), 唐中宗復位后,仍得中宗、 韋后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后、 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后欲效武后而稱帝,臨淄王 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后、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年僅46歲。開元初年, 唐玄宗廣征上官婉兒的作品,編成文集20卷,張說作序。《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4、李清照 李清照,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就是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官至禮部員外郎。李清照自幼聰慧,在父親的培養熏陶之下,工詩詞,能文章,善畫墨竹,字也寫得非常好。 建中元年,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楹?,李清照與丈夫 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共同見證了東京汴梁的繁華歲月。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 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金兵入據中原,繁華頃刻破碎。李清照與趙明誠美好而寧靜的家庭生活也隨之破滅,開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后半生。 眼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建炎三年,49歲的趙明誠空懷滿愛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給46歲的李清照留下15車古籍文物和半部沒有完成的《金石錄》。之后李清照孤獨一身,顛沛流離于江浙皖贛一帶。 紹興元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鐘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李清照晚景頗為凄涼,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后期的詞中,多寫閨中思夫及國破家亡之情,她的詞中充斥著深深的愁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