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孔子辦學和周游列國的錢從哪來?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孔子周游列國,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各個國家巡游,想要傳播自己的思想,想讓國君能夠接納自己的想法,然而其實很多國君對他的態度都差不多,孔子也經常四處游走,但不管孔子要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資金支持的,那孔子辦學還有周游列國的經費究竟從何而來,為什么他能一直做這些事情呢?孔子的收入情況又是怎樣的,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孔子對待錢的態度異常豁達和灑脫近現代對孔子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學者們發現:古代儒家把孔子塑造成一個沒有欲望,沒有情緒,沒有煙火氣息的圣人,是帶有政治企圖的,那絕對不是真實的孔子。 孔子是一個非常務實,而且很接地氣的人。金錢對于他來說,是實現他理想的工具,他不愛錢,但也不會故作清高,他需要錢,但也不會因為錢放棄自己的堅守。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富貴是人們追求的東西,貧賤是人們所厭惡的東西,但是,我們必須采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追求富貴和擺脫貧賤。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思是:富貴合乎于道,即使是給人執鞭的差事也可以做。如果不合乎道,那就還是按照自己的愛好去做事。 孔子認為,君子不能見利忘義,但也無需刻意節衣縮食,安于貧困。
2、孔子對金錢的需求非常大如果不是特意去研究,我們很可能忽略了孔子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所謂孔子周游列國,一般是幾十人的隊伍,有弟子,有馬夫,有仆役。這么大的隊伍,吃喝拉撒住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何況,孔子和弟子一直在貴族階層活動,要參加他們的聚會,宣傳自己的思想,孔子一行人至少要有體面的生活才能維持基本的社交禮儀。 孔子一行周游列國,13年時間不事生產,還要保持應有的排場,支出肯定少不了。 孔子周游列國后,深感壯志不得酬,于是聚徒講學。孔子收徒有教無類,不少弟子“貧且賤”,貧困弟子只需要拿10條干肉作為拜師禮,即可入學。孔子有徒三千,通常認為三千只是虛數,但是弟子數量也肯定很多。要保證這么多人的吃穿住行,花費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孔子認為君子應該熟練六藝。六藝里面的聲樂、射箭、騎術等等都是揮金如土的項目,這些教學設備真不是一般人家負擔得起的。 孔子聚徒講學相當于辦了一個半公益性質的大學,耗資非常巨大。孔子逝世后,弟子們守孝三年,后來很多弟子一起整理、編撰《論語》,這些都需要大筆的錢。 總的來說,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孔子的弟子們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一直在不停的奔走和活動,這些都需要極其優越的經濟條件作為支撐。
3、孔子為了自己的理想打造商業帝國有人可能會說,憑孔子的名聲和威望,難道沒人資助嗎?有的,肯定有很多。但是孔子非常明白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道理,帶有目的性的資助和大額資助他是不肯收的。別人的錢不能拿,那就自己賺,孔子索性搭建了一個商業帝國,代理人就是他的弟子子貢。 子貢經商有多牛?前人有記載。《論衡·知實》載:“子貢善居積,意貴賤之期,數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朱。”有很多人認為,子貢善于經商是因為出生于富商之家,所以才會精于此道,買低賣高,積累了大量錢財,成為孔子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這種觀點忽略了孔子對子貢的影響。 子貢很年輕時(有人認為是18歲)就成為了孔子的弟子,不過直到孔子開始周游列國時才跟隨在孔子身邊,此時子貢已經25歲。這一點,子貢和其他弟子完全不一樣,其他弟子都是一直在孔子身邊,只有子貢是周游列國時才臨時加入孔子團隊的。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子貢不在孔子身邊的7年應該是在孔子的教導或者說授意下,慢慢布局商業,好為孔子周游列國做準備。等到孔子周游列國了,子貢就在孔子身邊侍奉了。這般理解,可以較好地解釋為何子貢跟隨孔子的時間恰好是孔子開始周游列國之時。 在孔子周游列國之時,子貢作為孔子團隊的后勤官、外交官以及開路先鋒,幫孔子處理一些閑事、雜事和難事,同時子貢也沒有停止經營商業帝國。他的商業活動與孔子周游列國息息相關,相互支撐。子貢把孔子視作日月,為了孔子苦心孤詣地經營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孔子能夠順利地周游列國,聚徒講學,這個商業帝國功不可沒。 至于另外一個問題,子貢是商業帝國的真正掌舵者,還是僅僅是個代理人?這恐怕已經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無法解開謎團了。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