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漢語拼音最新規范 聽說這些字的拼音要改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昨天,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爆朋友圈,文中列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文中還寫到:“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根據約定俗成做出的改變,似乎更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漢語拼音最新規范 聽說這些字的拼音要改?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漢語拼音最新規范 聽說這些字的拼音要改
昨天,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爆朋友圈,文中列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文中還寫到:“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根據約定俗成做出的改變,似乎更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這篇公眾號似乎暗含了一個邏輯:念錯的人多了,就成了對的。這讓網友們“群情激奮”:“讀錯的人多,所以讓念對的人改?”“現在指鹿為馬都自帶投票系統了?”“如果按照大多數人都念錯,就把錯改成對的邏輯,大多數人都不會的東西,也不需要再有人會了。”
不止如此,原公眾號所示的改動不僅涉及普通用語中拼音的改變,還涉及一些古詩詞等特定用法中拼音的改動,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雖然在現在新版教科書上這些改動已經被證實,但網友們依舊很難接受。大多數網友認為,這些古音、押韻是文化中非常美好的部分。也許不用人人都會,但至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讓更多人知道。從文化傳承的角度思考,保留這些讀音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過媒體調查,發現該公眾號發布的內容是條“舊聞”,真真假假,難以辨別。2016年,國家語委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公眾號中的內容大部分摘自《征求意見稿》中改動的內容,但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許多改動也未必成真。有網友猜測,新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之所以在公開征求意見兩年多后尚未正式公布,正是考慮到法定標準的慎重性。
雖說“舊聞”有“假”,但網友建議是真,他們所表達的意見應該受到重視。正像一位“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所說,文化需要創新,文化更需要傳承,但是放棄原則的迎合,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有專家認為,從語言統一規范角度來說,“從古不從今”的原則更為合理。語音變化也應該慎之又慎。
退一萬步說,如果將來正式改動“定局”,也需要進行“區別對待”,如在教學、字詞典及播音領域使用規范語音,而在日常生活中,為不同年齡層的學習者,預留足夠空間,讓他們慢慢改變多年來的習慣,這也應該是規則制定者當思考的。
語言的規范、標準固然有其作用,但除了標準答案之外,作為中華文化的傳人,我們更值得關準的是語言流轉變化的“意義”。漢語言的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作為語言文化的傳承者,我們需要保留語言的多樣性,同時,我們也需要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追求如何在現實語境下“說”好中國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