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最公認的千古一帝有誰 歷史上只有這三位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千古一帝的說法最早出自明朝,是思想家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網上有關千古一帝的討論很多,認為能得到這種稱號的皇帝有好幾位,但比較公認的目前來看只有三位,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還有唐太宗。這三位皇帝都做出過卓越貢獻,開創(chuàng)盛世。當然,人無完人,皇帝也是人,他們雖然被稱為千古一帝,但也不能說明各方面都很完美,只說他們對于后世的影響要更加深遠一些。
1、秦始皇大一統(tǒng) 秦始皇任何時候都是繞不過去的帝王。秦始皇的最大功績,就是他統(tǒng)一了六國。秦始皇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就是他讓“大一統(tǒng)”這個概念深入信心。 事實上,中國歷史發(fā)展到了春秋戰(zhàn)國后期的時候,經過了數百年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差別已經非常大。這些差別,包括語言的差別、文字的差別、度量衡的差別,以及各國政治體制的差別等等。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tǒng)一六國,六國各自按照各自的軌跡往前發(fā)展,那么在中國這塊版圖上,可能就不會形成“大一統(tǒng)”這樣一個概念。中國可能就會出現(xiàn)歐洲那種,非常多的小國。 同時,與“大一統(tǒng)”這個概念伴生的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等等,這種思想也不會在中國得到很好的發(fā)展。西方強調個體,強調自由,強調民主,這些思想都將在中國大行其道。那么,中國可能從那時候開始,走的就是西方的道路。 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為中國后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所以盡管后世出現(xiàn)了多個亂世,但是這些亂世,其實都在追求統(tǒng)一。一旦國家出現(xiàn)了統(tǒng)一,這種亂世也就不存在了,老百姓就能夠安心的生活了。
2、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無疑也是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帝王。 一般認為,漢武帝對后世的影響,在于他的“開疆拓土”。但事實上,中國人從古至今,并不具備太大的開疆拓土的意識,并沒有在世界上爭奪過霸權。為什么這么說呢? 咱們看看,歷史上那些曾試圖在世界上爭奪霸權的帝王,都受到了后世的批評。比如紂王,由于他去征討東夷,造成了國家滅亡,受到批評。比如隋煬帝,他三征高句麗,造成國家滅亡,也受到批評。成吉思汗進攻歐亞,雖然獲得了成功,也在后世引起了不小的批評。包括漢武帝,后世對他也是有不少批評的。后世對漢武帝的批評,集中體現(xiàn)在他“開疆拓土”這一點,認為他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真正影響后世的,是他抵御外侮。也就是當國家受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漢武帝能夠奮起反抗,抗擊強敵。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受到外敵的入侵,一直被外敵不斷攻擊。但中華民族始終屹立不倒,從古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這就在于,漢武帝給中華民族建立的一種意識,這種意識,被陳湯將軍說了出來,叫做“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首先就是,如果你不侵害我,我們就相安無事;你要是侵害我,我一定會反擊。 到了近代,世界上的很多亞非拉國家,都成了西方強國的殖民地,但是只有中國沒有。中國的歷史還一直延續(xù)發(fā)展,而且經過近代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不斷努力,最終中國趕走了侵略者,重新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和強盛。
3、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一種政治影響。雖然儒家從漢武帝的時候,就確立了其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地位。但真正在統(tǒng)治中,把儒家思想做得比較好的,其實是唐太宗。 古代社會是皇權社會,皇權社會是一個專制社會。專制社會很容易就造成獨裁,同時也造成被統(tǒng)治者的不滿,矛盾必然會越聚越多。 所以,儒家思想對統(tǒng)治者是有明確要求的,就是統(tǒng)治者必須要“仁愛”,要聽得進意見,也就是善于納諫。善于納諫,是對皇權政治的一個極好的緩沖,讓皇權政治不至于走向死胡同。 西方人一直在講民主。事實上,在中國古代皇權政治下,善于納諫,是中國古代民主的一種特殊方式,由此延續(xù)到時候,形成了“民主與集中”這樣一種實現(xiàn)民主的特殊模式。 唐太宗正是一個古代善于納諫的帝王的形象。因為他善于納諫,因此在后世的帝王,以及大臣和老百姓中,都有深遠的影響,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君王,才是明君,才能夠帶來盛世。 當然了,中國古代帝王對后世影響深遠,被稱為“千古一帝”的還有不少,也都各有側重。但如果要評價排在前三位的帝王,也就是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