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第四單元語文檢測試卷
一、給下列加點漢字注音(16分)
胯( )下 秕( )谷 別墅( ) 寒噤( )
廿( )年 煞( )白 摳門( ) 摻雜( )
找茬( ) 撅斷( ) 拮( )據( )
嘟( )囔( ) 伶( )仃( )
二、根據下列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18分)
chī笑( ) wǎng然( ) zhàn( )橋 殺lù( )
恣suī( ) 闊chuó( ) qiào( )開 chuō破( )
mì( )食 xī( )鬧 dū( ) nang( )
líng( )lì( ) è( ) rán( ) lǎn( )lǚ( )
三、寫出下列詞語中空缺的漢字并解釋該字的含義(8*0.5=4分)
莫 其妙: 一 驚人:
不 一文: 柳暗花 :
四、常識填空(10*0.5=5分)
1.《故鄉》選自 ,作者是 。
2.《孤獨之旅》選自 ,作者是 。
3.《我的叔叔于勒》選自 ,作者是 , 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還有長篇小說 、 ,短篇小說 等。
五、文言閱讀(16分)
①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①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②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②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③,不可屈致④也。將軍宜枉駕⑤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③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⑥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注釋】①署:簽署,任命。②豈:是否。③就見:到諸葛亮那里去拜訪。就,接近、趨向。④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致,招致、引來。⑤枉駕:屈尊。枉: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⑥贏:多余。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①亮早孤( ) ②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 )
③羽、飛乃止( ) ④及卒,如其所言( )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時人莫之許也。
②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4.第②段中涉及到一個成語故事,請寫出來。(2分)
5.第三段可以看出諸葛亮怎樣的品質?(2分)
6.請默寫出諸葛亮《誡子書》中告誡其子要堅定志向,實現遠大的目標的名句。(2分)
六、說明文閱讀(12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①與禮服相對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張衣著要簡潔樸素,不提倡花麗奢侈,服裝日趨世俗化。
②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極其生動的北宋民俗寫照,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飾。總體來講,男子的衣著依然不外乎"長袍幫"與"短衫幫"兩大類。官吏、商賈、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領長袍或圓領衫,頭戴巾子,下身穿長褲,足登靴、履。遺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紋無法表示出來,這些衣衫顯得式樣變化不大。
③但從宋代的紡織技術上看,當時的絲綢色彩和紋樣是十分豐富的。宋代世俗社會中仍不乏追逐華麗衣衫的人。《水滸全傳》中描寫柴進的衣著時,說他"身穿一領紫繡團胸花袍,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可見當時人們雖然趨向簡樸,但對服飾的質料、顏色、紋飾還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圖》中眾多人物的服裝,該也是五顏六色,繽紛競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著短衫的各種勞動者就隨便得多。這里有農民、船家、商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褲子,頭戴巾子,赤腳著草鞋。上衣長短不一,長的可及膝下,短的僅到后腰。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較細窄,便于勞作。很多勞動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對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兩個衣片連成的兩當式布背心,這種背心直至今日還可以在北方的農村中見到。這些勞動者的裝束在當時頗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封建文人階層。在他們中普遍存在著返璞歸真、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從北宋開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畫中,顯示出一種散淡清雅、和平閑逸的藝術氣氛,充分體現出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審美情趣。與這種情趣相協調,宋代文人喜歡穿寬松樸素的便裝。朱熹給自己設計過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領對襟的傳統短襦,下擺至膝;下身為黃色的裙裳,腰間豎一條原上黑邊的白絹,足登方履。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漢族衣裳的特點,簡單典雅,很適合士大夫們既好古又追求閑逸的心理。
⑥當時士大夫階層還愛穿寬大的長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縫,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為左右兩個一片,中間一道直線縫合。直裰多用素紗、素絹、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顏色以黑、白為主。這是宋代官方規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侶也經常穿直裰。所以后來黑色的直裰變成了僧袍,和尚們日常穿用。
1.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畫面看,宋代男子的衣著一般分為哪兩類?(2分)
2.文章第③段寫《水滸全傳》才進中柴進的衣著有什么作用?(3分)
3.請分行文章第④段加點詞語"大多"的表達效果。(3分)
4.閱讀全文,說說宋代主張衣著要簡單樸素的原因有哪些。(2分)
5.請默寫出朱熹借用渠水來闡明知識的積累和更新需要不斷地學習的道理的詩句。(2分)
七、小說閱讀(16分)
想偷一本書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書已經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們辦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見它。那天藍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似乎從來沒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見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為它高興,卻分明看見我的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書掃了掃椅子上的灰塵。別的同事走過來走過去,總是低著頭忙忙碌碌。那個叫手機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愛。誰會來留意一本書呢?
④慢慢的,我看見灰塵把書的封面由藍色變成了灰色。我還看見有好幾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剛盛了水的杯子擱在它的上面。書的封面留下了一個圓圈,還帶著褶皺,好像一個可憐的孩子歪著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賊。因此,我一天天地看著它,看著辦公室來來往往的同事,卻一直不敢給自己創造一個機會。
⑦可機會還是來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頭,驀然發現辦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來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覺有目光像舞臺上的追光燈一樣向我聚攏過來,我低下頭試圖躲開它。突然,一個聲音從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點跌倒。我剛想回答,卻聽見那人繼續在說:"好啦好啦,就你會耍貧嘴。我很忙,沒空和你扯東扯西的。"說話間,我看見漂亮女同事飄逸的沙灘裙在辦公室里舞動了幾步,倏地飄出去了。
⑨我,終于把書偷到了手。我感覺臉上有無數只螞蟻在爬。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會和"偷"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軟毛巾輕輕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風機吹那個固執的圓圈。最后,我把書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壓上了一條厚重的紅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書拿出,它又變成了端正的模樣。【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凈雙手,拿出偷來的書一頁一頁地翻起來。看著它們,我仿佛走進了老時光。我看到了自己在養花種菜,在夕陽下徜徉,在廚房的油煙里戰斗……
?是的,這是我寫的書。每一個字,都像芬芳的花,讓我駐足,流連。
?出版社只給了我50本樣書。我舍不得賣,只想把書送給愛書的人。當初,漂亮女同事聽說我出書了,就第一時間向我祝賀并要書。沒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書放在桌上,從來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同事們一樣,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網絡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沒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墊過杯子掃過灰塵的書,似乎從來都不曾出現過。
?我的心里驀地跳出了一條魚,在夏日的岸上左沖右突地撲棱。這份不安的心緒讓我徹夜難眠。這個忙碌的時代,真的沒人會停下來好好地看書了嗎?當初,我壯著膽子把書偷回來,只是想給書找一個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終于點開一位微友問道:"你說大家喜歡讀什么書啊?""什么?書?"微友拋出兩個問號,繼續道,"誰還看書啊?"
?我仿佛聽見了她在手機前的笑聲。
1."我"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書?(2分)
2.聯系上下文,回答括號中的問題。(4分)
①【A】處:我感覺有目光像舞臺上的追光燈一樣向我聚攏過來,我低下頭試圖躲開它。
(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②【B】處: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詞寫出了"我"怎樣的心理?)
3.第⑩段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4.第?段說"我的心里驀地跳出了一條魚,在夏日的岸上左沖右突地撲棱。這份不安的心緒讓我徹夜難眠","我"為什么會感到不安?(2分)
5.這篇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怎么看這種現象?(3分)
6.請默寫出于謙將書卷比作老朋友的詩句。(2分)
八、議論文閱讀(13分)
《朗讀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歸
江德斌
①文化類節目在近期制造了個小高潮。《中國詩詞大會》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和家書,分享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有知名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里走來的普通夫婦等。
②一段文、一首詩歌、一封信、一個故事……《朗讀者》并沒有復雜的情節,也沒有故意設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讀者簡單的回顧人生片段,以及打動或改變自己命運的文字,并給觀眾當眾朗讀一遍。《朗讀者》的首播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可謂獲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后,又一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現象級文化類節目。
③《朗讀者》給觀眾帶來的 視覺沖擊、戲劇化情節, 在平靜的閱讀氛圍里,將這些感人的文字,傳遞給熒屏內外的廣大觀眾,為大家在浮躁的繁華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靈的人文殿堂。朗讀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經歷過的,但大多會忘卻,有些人則會愛上朗讀,并保持這種習慣,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讀自己喜愛的文字。
④總體而言,朗讀是一個小眾化的領域,與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娛樂節目相比,《朗讀者》乃是一股清流,顯得平淡恬靜,似乎很難吸引到觀眾。然而,《朗讀者》節目喚起了大眾對朗讀的回憶,帶領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藝術之美。在熒屏到處都是喧鬧的娛樂節目之際,觀眾逐漸產生觀賞疲勞,希望看到不同的節目類型,這就給《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節目,創造了空間。
⑤經過多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我們在物質財富方面,已經越來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卻仍然寥落荒蕪。社會文化整體呈現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狀態,很多人感覺精神過于緊張,心理壓力太大,社會太浮躁,希望節奏能夠慢一點,大家都能心平氣和一些。而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意義所在。
⑥事實上,很多電視臺也都有讀書節目,只是偏重于介紹圖書和作者、時代背景等,傳遞內容局限于知識,并沒有延伸到情懷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眾面相對狹小。而《朗讀者》比較貼地氣,將朗讀者的個人經歷,與文字連接在一起,更容易觸動觀眾的同理心,抵達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⑦諸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節目的興起,并受到廣大好評,不僅是人文的復蘇,也反映出時代潮流的嬗變。在經歷多年的娛樂節目轟炸后,觀眾也開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瑣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回歸人文精神。《朗讀者》做到了這一點,讓觀眾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優美文字對精神的陶冶,從而喜歡上朗讀,重新拾起書本,輕聲朗讀起來。
1.請在第③段的空缺處填上一組恰當的關聯詞。(2分)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3.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⑦段中加點字"這"指什么?(2分)
5. 從全文來看,《朗讀者》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6.請默寫出杜甫關于讀書的名句。(2分)
文檔導入以后,格式發生變化,如需要原文檔和答案,請私信留電子郵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