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妙招:“一招搞定正確執筆;點畫規范書寫控運筆特點”[見上期(一)]
(接上)
2.橫畫規范書寫、形態特點及生理控運筆方法
橫畫有長橫、短橫、斜橫之別。橫向性筆畫是所有漢字構成中占比絕對第一的筆畫,可以說99%的漢字中都有橫向性筆畫存在。

(1)橫畫書寫生理控運筆特征:指控、指動、腕動。
由于執筆時手指以左前方握拳形式出現,且要拇指、食指端捏筆、中指端托筆,把筆桿持牢固把穩當,因而左右運筆嚴重受限。此時,僅靠指控、指動就顯得費勁,只有加上腕動才能使左右運筆比較順暢省力。
一旦腕部有轉動,便有了以腕部為圓心、以腕部到筆尖的距離為半徑作圓弧運動的表現。但橫畫是一條線段,必須寫直了。所以需要靠指控、指動畫出一條弦來。由于手肘呈左前方45度傾斜狀,所以運筆所作的弦則位于圓的正上方偏左位置,寫出來的橫畫便有了向右上方傾斜的特點。


經我國首款漢字間架結構全息測定圖設計發明人辛昕老研究發現,連接由其設計的黃金分割組合圖中的兩個黃金分割點所形成的傾斜線,正好與規范字短橫畫的傾斜度相吻合,巧妙地是也與自古之今人們手寫楷書短橫畫的傾斜度相吻合。并經我國國家級行業設計大師辛德林制圖測定為右上方傾斜8.628度。因此,辛老師將橫畫標準傾斜度定為8.268度。所以在其發明設計漢字間架結構全息測定圖及標準結構塑形習字格(簡稱標塑格)時,將橫畫引導線都確定為這一傾斜度線。







但是,由于長橫畫無論位于字的最上方、中部或底部,對字的平衡穩定性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底部的長橫畫起到了支撐字上部的托盤作用。因此,長橫畫常作字的主筆對待。所以,長橫畫的傾斜程度要小一些,一般在5-6度左右,而不是絕對的水平狀態。

(2)橫畫書寫形體特征:前斜切后頓筆、前仰后抑、前輕后重、向右上方傾斜。
漢字書寫演化延伸而來的書法文化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點,那就以精彩的筆法技術方法對筆畫的裝飾修飾功能,簡稱筆法。即起筆、運筆、收筆的技術方法。作為硬筆書寫技法,在筆畫書寫過程中充分運用了“頓號”的寫法特點,這要比軟筆書寫的筆法要簡略得多。
寫橫畫入筆時用到了頓號的斜切,即讓筆尖僅斜下方輕力切入而不長運,然后由輕到重直接向右上方運筆,至尾部達到重用力做寫頓號狀收筆,收筆雖轉右下斜勢,但如寫右點一樣傾斜的程度要大于60度,而不是45度。收筆時只需有向右下有輕微的斜勢,短暫而不長運筆,稍有停頓感就行。由此形成了橫畫前斜切后頓筆、前仰后抑、前輕后重、右上方傾斜之態。

橫畫書寫時的斜切式入筆和頓法收筆,是初學者最難把握的。難就難在不理解斜切僅僅是指筆尖切入的方向,而認為是不但要斜切著入筆還要有些運程;尾部頓法收筆時沒有理解是順勢而頓,而認為是要象寫頓號那樣用力下頓。因此而造成橫畫寫得前后都有明顯斜茬子出現,看起來非常難看。

3.橫畫書寫斜切的練習技巧。
為了避免橫畫書寫時頭尾過度出現斜 茬子現象,盡可能讓筆畫顯得有筆法效果又不笨拙,我們可以采用下圖所示的點畫漸減法進行入筆練習。即從左至右依次把右點畫寫得越來越小,而且用力也越來越輕,最后一個剛一輕輕斜向入筆便向右運筆,并使用力漸漸變重,至尾部達到最重且向右微偏下方稍有停頓即收筆。短橫畫的斜切入筆用力要更輕,尾部則無需頓筆,隨由輕到重自然收筆即可。
就這樣用心練習,感受感受,漸漸地就學會寫出優美的短橫畫、長橫畫了。


斜橫畫也可以做如此練習。

其實,作為日常書寫練字,在筆法上不必過分追求,只要有基本的筆法技法知識,平時有興趣了就稍稍做出一些練習,有筆法的意識和較輕微表現即可。日常練寫畢竟不是練書法,也不必在筆法技法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再者說,日常書寫要求有一定的書寫速度,只要間架結構掌握得好,寫出來的字照樣漂亮好看。
橫畫向右上方傾斜是手部用運筆生理特性使然,是手部生理運動自然本性的反映,也成為手寫體楷書的橫畫的形體特征表現。正是由于橫向性筆畫向右上方傾斜、下部的橫畫較為水平以及捺畫的右下斜勢、字右邊的豎向性筆畫直入底部,而使得漢字具有了左收右放的形體特征。

(其他筆畫解析,且看下集分解。若覺得有所啟發,請別忘長按點贊按鈕給個贊,歡迎收藏、轉發。謝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支持!)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