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說到漢初的三杰想必大家都知道,分別是韓信,蕭何還有張良了,但是如果知道這三個人結局的人應該是知道這三個人的下場是有著多么大的不同的,韓信別滅族了,蕭何入獄了,只有張良是善終的,那么有的網友要問了,同為漢初三杰,為什么最后的結局非常的不同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分析揭秘看看! ![]() 一般說到開國功臣,我們往往容易想到“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等等很多典故,因為大部分的開國功臣命運其實都很悲慘,但是也有結局比較好的,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我們不妨就以“漢初三杰”韓信、蕭何、張良的人生、結局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 韓信,滅族 這也是最悲慘的一類,而且歷史上被滅族的開國功臣還不少,說明其中還是有著很多共性的問題。韓信被滅族是因為他參與了留陽侯陳豨的謀反,結果被他的門客舉報給呂后,呂后和蕭何就用計將其殺害。畢竟如此,韓信死后還被滅了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韓信被殺看似偶然,其實其中也隱藏著一些必然: 首先,韓信為人比較狂妄。劉邦曾經問他,你覺得我可以領多少兵,韓信說最多十萬!然后劉邦又問他,那你覺得自己又可以領多少兵呢,韓信說多多益善! 其次,韓信的胸懷不夠廣闊。當初他經常在南昌亭長家蹭飯吃,時間長了,亭長老婆就不愿意了,后來等他去的時候就故意不做飯,搞得他相當氣憤。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只賞了這位亭長一百錢,并且還說他是一位小人,做好事不能有始有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信對于“一飯之恩”的老阿婆卻賞賜了千金。 再者,韓信始終想謀反。當楚王時就想謀反,結果被劉邦用計擒住,貶為淮陰侯,但韓信不知悔改,又想造反,終于被滅族; 還有,韓信看不起別的官員,人際關系差。這里有一個例子,韓信有一次去拜訪樊噲,樊噲非常客氣,行跪拜的禮節恭迎恭送,沒想到韓信卻說,我居然和這樣的人同列! 所以說,韓信的種種行為注定了他的悲劇。 ![]() 蕭何,入獄 蕭何大家都知道,和劉邦的關系非常鐵,和劉邦一起起家,劉邦打仗時蕭何管理后方。雖然劉邦經常打敗仗,但是由于蕭何在后方能夠源源不斷的給他輸送人和糧食,所以最終才讓他得以打敗項羽。 其次,蕭何愛護百姓,治國有方,而且還很清廉,對劉邦也非常忠誠,那為什么他也會下獄呢?起因只是蕭何看長安城的上林苑中有不少荒地明明可以種植,卻荒廢著,建議皇帝分給老百姓種,劉邦覺得蕭何沽名釣譽,一怒之下便讓蕭何坐牢了。如此小的一件事情會讓劉邦大動肝火,真實的情況是他對蕭何的猜忌已經很久了。劉邦曾經說過,當年李斯做秦朝宰相的時候,有好事都歸功于皇帝,出了差錯就攬到自己身上,這才是好宰相啊。劉邦覺得蕭何的名聲太好,擔心他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雖然后來又把他放了,但是蕭何從此不得不遠離政治,面對劉邦時無不顯得誠惶誠恐,兩人的關系也就變成了單純的君臣關系。 ![]() 張良,善終 張良雖然沒有一寸戰功,但是劉邦評價他“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他是制定整個劉邦集團戰略的第一號智囊:如何應對鴻門宴,如何智取咸陽,入關后如何作為,在楚漢爭霸時定下整個戰爭的策略。可以說他的作用比韓信還要大,張良是戰略的制定者,而韓信只是其中的一個執行者。劉邦平定天下后,讓張良在齊國任意選三萬戶作為他的食邑,張良推辭說,上天讓我遇見主上,已經是我的幸運,主上聽我的計謀常常能生效是因為運氣好,我當年和主上在留縣相遇,讓我留在留縣就好了,于是劉邦封張良為留侯。此后,張良更是不問政治,尋仙問道,練氣功,有什么好事他都推托有病不出,正是他的這種韜光養晦,急流勇退,才使得劉邦和呂后至死都很信任他。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武將比文臣更容易受猜忌也是一個方面,尤其是像韓信這樣的天才將領,一旦犯錯結果必定就是殺身滅族。像張良這樣有通天徹地本領的謀士,最后也只是個文臣,而且他出身在韓國相府,世代高官,對政治上的東西自然就看得更透徹。 蕭何雖然也只是個文臣,但是畢竟他也比較懂得收斂,而韓信年輕時更接近于像一個游手好閑的混混,頗有點“劉邦年輕時”的意思,也許在戰爭年代可以屢立戰功,但在和平年代不能甘于寂寞,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終遭滅門之禍。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5335.html
上一篇:林丹汗大福晉為何嫁給皇太極
下一篇:沒有模具怎么做冰塊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