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董昭是東漢末年,曹魏陣營非常重要的一位謀士。董昭早年任袁紹參軍,與曹操相見后,決定投靠曹操成為其下參謀。此后董昭多次為曹操獻上妙計,因此深得重用,實際上曹操封魏公、魏王都是董昭在背后給他出的注意,才讓曹氏能夠一步步蠶食掉漢室政權。等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后,董昭也成了魏國開國功臣之一。但后人對于董昭的評價并不是很高,而這些正好跟他的成就有關。 ![]() 董昭是誰曹操麾下謀士如云,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荀彧、荀攸以及賈詡了。其實,曹操手下還有一位能人,不過由于人才數量太多,以及其他原因,他往往被后世忽略,此人就是董昭。曹丕將他與陳平、張良相比。史學家胡三省也認為,董昭的謀略堪比荀彧、荀攸,“其謀略妙,不下二荀”。那么董昭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董昭是濟陰定陶人,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先后擔任過癭陶長、柏人令,后來被袁紹任命為參軍。在袁紹麾下,董昭就表現出了很高的謀略,他先后平定巨鹿郡、魏郡的動亂,得到了袁紹的稱贊。可是由于董昭的弟弟為張邈效力,袁紹又與張邈有矛盾。因此一些人在袁紹面前說董昭的壞話,董昭就離開了袁紹,被張楊留下。 ![]() 不過,董昭并不想為張楊效力,他最想投奔的是曹操!雖然此時董昭還在張楊麾下,但他已經開始間接為曹操效力了,他勸說張楊與曹操交好,并且不要阻擾曹操的使者前往長安。之后,董昭還以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信,忽悠他與曹操聯合。之后,董昭力勸曹操,“惟有移駕幸許耳”。正是在董昭的謀劃下,曹操才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昌。 198年,張楊被部將所殺,他的手下打算投靠袁紹。曹操聞訊,立即派當時擔任河南尹的董昭前去勸說。董昭孤身一人入城,當天就說服張楊的手下開城歸順。曹操隨即任命董昭為冀州牧。199年,曹操派劉備截殺袁術,董昭對曹操說:“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冀,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 ![]() 董昭為何不出名結果劉備占據徐州,對抗曹操,引得曹操東征。徐州平定后,曹操任命董昭為徐州牧。之后,董昭跟隨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勞。219年,孫權打算偷襲關羽,派遣使者到曹操這邊,希望曹操能夠保密。曹操詢問眾人的意見,大家都覺得此事應該保密,但只有董昭認為,“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不過,董昭看透了關羽的為人,認為即使關羽得到消息,也不會輕易撤兵的,“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這場戰爭的結果和董昭推測的完全一樣。曹丕即位后,董昭也多次出謀劃策,特別是江陵之戰,堪稱經典。當時夏侯尚打算從江心洲搭浮橋,然后攻取江陵。董昭卻建議立即撤兵,“事將危矣,惟陛下察之”。 ![]() 曹丕采納了董昭的建議,撤兵十天后,江水暴漲,若不撤兵,大軍危矣!對此曹丕稱贊道:“君論此事,何其審也!正使張、陳當之,何以復加。”后來,董昭還擔任過司徒,一直到魏明帝在位期間才病死,終年81歲。既然董昭這么厲害,為啥名聲卻不高呢?原來董昭這個人操守方面有問題。 曹操之所以進爵魏公,之后又稱魏王,這都是董昭主謀的,“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也就是說,董昭和荀彧完全不一樣,他是大力支持曹操奪取漢室江山的。曄正是因為如此,董昭才受到世人的詬病。當時,蘇則與董昭同朝為官,有一次,董昭想枕著蘇則膝蓋休息一次,蘇則很生氣,把董昭推了下去,說道:“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52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