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明英宗時期,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越獄事件,背后的策劃者和首領是一個叫黃蕭養的人。黃蕭養成功越獄后,大舉反明旗幟,共召集義軍十多萬人。黃蕭養可不是什么土匪頭子,品德敗壞之人,他之所以會反明也是被逼的。黃蕭養童年時期遭遇災荒,他被父親抵押給地主打工,后來遇見一位醫者將黃蕭養收為徒弟。一位醫生為什么會走上起義這條道路呢?有關黃蕭養的故事下面可以來了解看看。
1、帶頭越獄黃蕭養,本是一個赤腳醫生,行醫醫德很好,但是因為反對壓迫貧民的當地地主,雙方關系不睦,打起來了,他殺死狗仗人勢的地主狗腿子,被抓進了監獄。這讓黃蕭養十分氣憤。 在獄中,黃蕭養聯絡了數百名與自己一樣的被明朝統治階級誣陷為“山海盜”的獄友,結成同盟。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彼麄儍跺X賄賂一部分獄吏,讓獄吏幫他們將需要的武器運進監獄。 此外,黃蕭養他們還對生活困難的獄友進行救助,送錢送物,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家里渡過難關,使其在獄中放下心來。黃蕭養還整頓了獄中不良的風氣,嚴禁打架斗毆、拉幫結派、**耍錢,統一了組織領導,團結了獄中受苦受難的底層百姓,深受他們的愛戴與擁護。 在獄中得到武器后,黃蕭養他們還與獄外的同伴們聯系上了,約定了起事的時間,讓他們做好接應。 正統十三年(1448)九月的一天,黃蕭養率領數百名獄友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廣州城越獄事件。到晚上,他們在獄外同伴的接應下,砍開枷鎖,殺死了阻攔他們的看守監獄的官吏,沖進了廣州軍械局,奪得武器裝備,舉行了武裝起義。 由于行動迅速,起義軍很快沖出了廣州城,抵達了安全地區,而明朝官方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得知了監獄暴動消息,急忙去鎮壓,可是,起義軍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2、舉旗反明黃蕭養起義后,得到了廣東沿海地區人民的積極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一萬多人,許多百姓都是攜家帶口加入起義軍的。 至于黃蕭養起義的原因,主要是沙田問題。廣東沿海地區,海濱地方因為海水沖積,形成了一種沙田,比較肥沃,適宜于耕種,此外,還適合養殖,許多時候海水上來,帶來了許多海里的魚蝦之類的海鮮,也是當地人一種收入不菲的經濟來源。 這些沙田,最初無人耕種。沿海地區,那些無地或地少的農民、漁民,迫于生計,進行開墾耕種,以此為生,卻也能勉強解決吃喝問題。但是,后來,廣州的大地主、豪民眼紅了,利用包括“占沙”和“搶割”等在內的手段,不惜一切代價侵占百姓們的沙田,與這些家里幾乎揭不開鍋的窮苦人民爭奪沙田的收益,從他們口中奪食。 搶奪時候,地主豪民們常常帶著一大幫打手,駕駛大船、攜帶利刃,明目張膽地用武力解決問題,頗有些黑社會性質。 窮苦人民敢怒不敢言,懷怒未發。“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在貧民中聲望頗高的黃蕭養,站出來與那些豪民地主作斗爭,無形中,在眾人心目中,他的威望更高了。
3、自稱順民天王黃蕭養帶軍從廣州城沖出去后,奔到南海縣潘村,宣布建立政權,自稱順民天王(廣陽王),年號為東陽元年,誓要與明朝分庭抗禮。又授予各級官吏一百多人。 不久,他們分水陸二路并進,進攻廣州城,抬出制造的云梯、呂公車直接沖擊廣州省城,卻屢戰屢敗。后來,得知鎮守廣東的明朝安鄉伯張安率軍前來剿滅叛賊,黃蕭養率軍迎戰。 打著剿匪旗號的明軍,反而被起義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在逃跑的途中,堂堂的明朝安鄉伯張安竟然嚇得抱頭鼠竄,慌不擇路,掉進了水里,沒有能力爬上來,他部下的官兵雖然不少,但是大家只顧自己逃命了,沒人去救他,結果他被活活淹死了。 明朝都指揮王清得知張安率軍剿匪后,趕緊也率水軍前去助戰。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到來之前,張安已經兵敗被淹死了。農民軍裝扮成逃難民眾,迎著王清而去。王清見了,并不疑心,上前打聽黃蕭養的情況,稍不留神,被扮成難民的起義軍戰士給當場活捉,所帶水軍被農民軍剿滅殆盡。 農民軍押著王清到廣州城下,威脅城里守軍。明朝千戶錢惠又怒又罵,持弦而發,將王清射死。起義軍高呼宣戰,明軍卻不敢出城迎敵,只好固守。 此后,明朝軍隊龜縮于廣州城里,不敢出戰。 起義軍發展很快,到正統十四年(1449)時,達到了十多萬人,實力大增。黃蕭養住進了南漢時期皇帝在廣州城外建筑的離宮別館,奉父親黃大綱為太上皇,沿海地區堅持反抗地主階級壓迫的民眾紛紛歸附旗下。
4、黃蕭養之死明朝此時正值土木堡之變,瓦剌入侵,無暇顧及黃蕭養所部農民軍。直至景泰元年(1450),明朝廷才派出都御史楊信民前來廣東平息農民軍之亂。楊信民利用黃蕭養希望獲得官爵、保得榮華富貴的念頭,一方面進行招撫,一方面疏請朝廷派出都督同知董興率大軍進行圍剿。 本來,黃蕭養與楊信民談的好好的,卻不料楊信民暴卒而死。緊接著,董興率軍殺到,而黃蕭養的友軍吳長能被明軍擊敗,未能起到策應的作用。 見此,農民軍只好與明軍進行交戰。血戰中,黃蕭養被官軍射殺,余眾潰逃,退往黃蕭養家鄉鶴金斗。 這年四月,明朝官軍進攻三山及大良堡、鶴金斗等處,義軍余部堅守,與來敵展開了殊死決戰。義軍600余艘戰船迎戰,與明朝水軍相互炮擊,義軍失利后潛入海中,偷鑿官軍大船,付出巨大的犧牲,誓死阻擋敵人進軍。官軍再次施放火炮,義軍大船中炮,損失慘重。 直至景泰二年(1451),明軍才得以水陸并進,火炮齊發,殺入大良堡和鶴金斗,縱兵下船拔寨,后破水柵,大戰數個時辰。義軍遂不能阻擋,戰敗,被殲滅萬余人,部分逃竄,僅有八人被俘虜,其中有所謂的太上皇黃大綱,是黃蕭養的父親;太子貳仔,是黃蕭養的侄兒;其余幾人是黃蕭養生前授予官職的義軍骨干。 這些人,連同早前被殺的黃蕭養都被那些企圖邀功的官吏械送京師請賞,其結果是無論老幼皆被殺害,他們的血淚涂紅了官吏們頭上的烏紗帽頂戴,幻化成他們進階升官的梯子和基石。不過,黃蕭養余部并未被明軍消滅殆盡,他們逃出去后,仍在海上堅持斗爭,打的仍是黃蕭養的東陽王旗號。 【作者簡介】齊云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90余萬字。系河南省作協會員。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50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