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甘羅靠什么功績做到上卿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世人一說起甘羅,都對他是非常佩服的,甘羅是很多人口中那個十二歲的宰相,以十二歲的年紀就能成為宰相,堪稱是歷史上獨一人,但首先甘羅畢竟年紀很小,如果不是有什么功績的話,別說是以功績論爵位的秦國,就算是其他國家都難以立足,那甘羅究竟是靠什么贏得了這個上卿之位的呢?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甘羅的聰慧在秦朝還有一個有名的少年甘羅,他是秦國名相之后,十二歲就聞名天下,當時甘羅在呂不韋的手下擔任少庶子,當時出使趙國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十一座城池,自此名聲大噪,為天下所知,后來被封為上卿,位置相當于丞相。 其實在甘羅小時候就能看到他的機靈之處,說是秦王得了一種怪病,要用公雞的蛋才能治好,于是下旨讓眾大臣三天之內找到公雞下的蛋,其中就包括甘羅的父親,甘羅的父親回到家后憂心忡忡準備交代后事,甘羅感覺詢問父親是怎么回事,父親就詳細的把事情的經過跟甘羅說了一遍,甘羅聽后斬釘截鐵的告訴父親說他有辦法。 三天之后甘羅代替父親來到大殿上,秦王便問他父親不來交差讓他一個小孩子來干什么,甘羅毫不客氣的回答說父親在家生娃呢,秦王一聽急忙道,胡說八道,這世界上哪有男人生娃的道理?說完之后也意識到不對,但心情也忍不住因為這么一個小孩的玩笑而好起來,怪病也消失的一干二凈。
2、甘羅為何能成為上卿秦昭襄王時期,甘茂受到了秦臣向壽和公孫奭的誣陷,于是逃離了秦國,但是甘茂的妻子兒女都留在秦國,甘茂在逃離的路上遇到了出使秦國的蘇代,他請求蘇代救援自己的妻子兒女,于是蘇代就幫甘茂向秦昭襄王說了好話,秦國就想把甘茂招回來,但甘茂一直游走于齊國、楚國,最后死在了魏國也沒能回到秦國,但是甘茂留在秦國的妻子兒女得以保存下來。 于是就有了甘茂的孫子12歲的甘羅投靠到呂不韋門下的故事,呂不韋收留甘羅也應該是看在了甘茂的面子上,否則才12歲的少年,呂不韋也不會收留,甘羅年齡雖少,卻也聰明伶俐,呂不韋想讓張唐出借燕國,到燕國當相國,但是張唐不愿意去。 甘羅知道這個情況后,就去勸說張唐,以白起不聽范雎命令而被范雎勸秦昭襄王逼死為由,告知張唐不愿意出使燕國的話,就只有死路一條,這實際上就是威脅張唐,由于有活生生的例子,張唐就不再堅持,而是答應了出使燕國,呂不韋都沒有搞定的事,讓12歲的甘羅輕松解決,也讓呂不韋對甘羅刮目相看,才有了后來出使趙國的故事。 張唐出使燕國需要經過趙國,由于擔心趙國會從中作梗,于是甘羅自告奮勇要求先出使趙國,以讓趙國順利配合秦國,秦王嬴政會見了甘羅,與他一番對話之后,看出小甘羅不簡單,便以12歲的甘羅為秦國使者,正式出使趙國。 甘羅來到趙國后,趙王一看是個小孩子,不由得有幾分輕視,但是,甘羅很快用他的話讓趙王刮目相看,甘羅抓住了趙王擔心的事,牽動了趙國的利益,因為趙國夾在了秦國和燕國中間,趙國最擔心的就是秦國和燕國結盟,然后聯合起來攻打趙國,當時燕國的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現在秦國又準備派張唐到燕國為相,已經讓趙王很是擔心了。 甘羅就抓住這一點,讓趙國先割讓5座城池給秦國,以秦國和燕國不結盟為條件,如果趙國愿意割讓5座城池給秦國,那么秦國就不與燕國結盟,這樣趙國就可以趁機攻打燕國,秦國不會支援燕國,然后趙國再把攻占的燕國城池分一半給秦國,結果趙王就答應了。 趙國當然會答應了,這對趙國有利啊,只要秦國不與燕國結盟,趙國就安全了,而趙國比燕國實力強得多,趙國攻打燕國比較有把握,隨后發生的事情印證了甘羅的判斷,趙王同意了,之后,趙國出兵攻打燕國,得到了30多座城池,于是把其中的11座城池送給了秦國,就這樣,秦國與趙國都獲取了利益,而弱小的燕國就被出賣了。 當甘羅回到秦國后,馬上就得到了秦王的嘉獎,讓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5座城池,同時后來趙國攻下燕國城池后又送了11座給秦國,秦國一出一兵一卒就得到了16座城池,這是甘羅他爺爺都沒能完成的壯舉,讓甘羅完成了,所以秦王嬴政非常高興,任命甘羅為上卿。
3、甘羅后來為何銷聲匿跡了那為什么這么聰慧的人在后來的歷史上消失的一干二凈了呢?唯一的一個解釋就是甘羅在嬴政準備對付呂不韋的時候站錯了隊。 呂不韋當時在朝堂上的權勢是非常大的,幾乎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了,隨著嬴政的年齡漸長,羽翼也更加豐滿,嬴政肯定是容忍不下這么一個人繼續留在自己身邊的。 嬴政之所以能迅速滅掉了的叛亂,摔死了的私生子,之后又免掉了呂不韋的相職,逼得呂不韋自殺——一定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秘密準備才行,所以站錯了隊的甘羅也不可能被嬴政留下,只因為甘羅實在太過聰明,在明確了他的立場之后還把他留下與放虎歸山又有何異? 如果甘羅選擇了輔佐嬴政的話,以他的聰明才智畢竟會名留青史的,甚至不在諸葛之下,可見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多么重要啊。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