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選擇考點 翻譯考點 文言知識 閱讀題考點 歷年真題總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專升本安徽語文知識點歸納?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專升本安徽語文知識點歸納
內容結構選擇考點 翻譯考點 文言知識 閱讀題考點 歷年真題總結
1.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春秋中期,詩經在漢代稱為“經”。
2. 《詩經》以四言為主
3. 內容分為“風”“雅”“頌”,表現手法“賦、比、興”
4. 《古詩十九首》第一部完整的文人五言詩
5. 藝術特色:四言為主,重章疊句,賦比興。
6. 《詩經》共305篇,“風”指十五國風,160篇,多為各地民歌;“雅”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頌”有《周頌》《魯頌》《商頌》,40篇。
7. 《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蒹葭》為“最得風人所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洄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
3、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順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宛:仿佛。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4、道阻且躋
躋:升高,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5、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采采:茂盛的樣子。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
6、道阻且右
右:迂回曲折。
那道路彎曲又艱險。
文 言 實 詞
1.萋萋、蒼蒼、采采:均意為茂盛的樣子
2.白露為霜 為:凝結成
3.所謂伊人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
4.溯洄從之 從:追,追求
5.溯游從之 游:通“流”,指直流
6.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晞:曬干
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1.蒹葭抒發了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2.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一唱三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3.主旨:全詩記述了主人公尋找伊人的經過,抒發了追尋不得的惆悵感受,塑造了一個情真意切,執著追求,堅守信念的人物形象。
1.下列作品屬于漢樂府民歌的是 ( ) (2011年)
A.《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
B.《蒹葭》(蒹葭蒼蒼)
C.《陌上?!罚ㄈ粘鰱|南隅)
D.《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
2.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 ( ) (2008年)
A.《楚辭》 B.《詩經》
C.《玉臺新詠》 D.《樂府詩集》
3.《詩經>編成的年代大約在 ( ) (2010年)
A.春秋戰國時代 B.戰國時代 C.春秋后期 D.秦代
4.下列著作約成書于戰國時代的是 ( ) (2010年)
A.《左傳 B.《國語》 C.《詩經》 D.《戰國策》
5. 下列關于《詩經》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011年)
A.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B.收錄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 300 篇
C.古人將其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
D.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此后才被稱為“詩經”
?
C B C B B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3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