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孫臏是怎么復仇的?有多狠?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在我國歷史上,尤其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有著很多政治宿敵,他們大多數人的實力相當,為不同的勢力效力,他們彼此之間較量過很多次也難分高下。就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人曾經多次交鋒,倆人在戰場上是寸土必爭,針鋒相對。然而在私下里,兩人卻是互相欣賞,令人津津樂道。再就是曹操于劉備,也是一對宿敵,倆人曾經彼此通力合作過,也從心底的認可對方,但更多的時間卻是亂世之中的對手。 ![]() 除此之外,戰國時期曾經一同學習兵法,卻分別效力于兩國的師兄弟孫臏、龐涓也算是一對著名的冤家。他們雖出身同門,卻反目成仇,最終一個落下終身的殘疾,另一人則是兵敗身亡。 當年,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華而迫害他,按照犯人的規格在其臉上刺字,還將其膝蓋骨挖出,導致后者從此羞于出現在人前,想去哪里只能乘車行動。那么,受到了這樣奇恥大辱,孫臏是如何復仇的,他采取的手段有多狠呢? ![]() 最初,孫臏與龐涓一同拜師學習兵法,而小說《東周列國志》則表示他們的老師就是那位著名的高人鬼谷子。總之,他們二人一開始的關系是不錯的,師兄弟之間互相進步,也算是其樂融融。后來,龐涓認為自己已經學成,便先行離開,到魏國當了將軍,而孫臏則在不久后受其邀請也來到了魏國。 ![]() 孫臏滿心歡喜來投奔昔日同窗,但龐涓的目的卻是為了不讓才華過人的孫臏比自己更得到重用。為此,龐涓利用職務之便誣陷孫臏犯罪,在其臉上刺下了代表罪犯的恥辱刺青。只是毀容還不夠,為了讓孫臏不被別人發現并挖掘才華,龐涓一狠心,直接對同窗施加了"臏刑",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挖去膝蓋骨,但也有人認為孫臏是被砍掉了雙腳。 孫臏變得行動艱難、不便見人后,龐涓便完全放了心,于是就任由孫臏住在魏國。盡管被同窗陷害,淪落到人不像人的地步,孫臏依然沒有就此消沉,他借著一次齊國使者出訪魏國的機會與其取得聯系,并成功說服對方將自己帶回了齊國。 來到齊國,孫臏先是通過獻上賽馬之策引得大將田忌將其奉為上賓,又被齊威王所信任和倚重。 ![]() 這之后的十幾年里,孫臏沒有主動找龐涓報仇,但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周顯王二十七年(前342)的一天,孫臏等來了機會。這年,魏國進攻韓國,韓昭侯急忙向齊國求援,而孫臏則采用圍魏救趙之計,直接指揮齊軍向魏國首都大梁進發。 作為昔日師兄弟,孫臏對龐涓的能力還是心里有數的,知道如果僅僅是如此簡單的計謀,對方未必會輕易上鉤。 ![]() 于是,孫臏采用了"連環計"。進入齊國境內的第一天,他先是讓士兵們在埋了十萬個用來做飯的土灶;第二天,他讓士兵們將灶減少到五萬;第三天,他更是要求士兵們只設置三萬個灶。得知齊軍直奔大梁,龐涓當即決定率軍回援,但他又害怕貿然撤軍會被齊人以逸待勞打伏擊,所以時刻謹慎小心,回撤的速度也是慢上加慢,力求穩妥。 結果,當他看到齊軍的土灶越來越少時,當即喜不自勝,認為這是齊軍怯戰,所以進入魏國后就四散逃跑。于是,龐涓立刻做出了率領少數精銳快速追擊,打士氣低迷的齊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決定。結果,棋高一著的孫臏早就在地形狹窄的馬陵設下伏兵,估算好時間等待著龐涓的到來了。 ![]() 終于迎來報仇機會的孫臏難掩激動的心情,派士兵將一棵大樹的樹皮砍下,露出其中的白色木質,并在其上寫了"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的字樣。 天色漸暗,龐涓率領精銳部隊意氣風發地趕來,一眼就看到了大樹上隱隱約約有字,他打著火把前去觀看之際,齊軍萬箭齊發,將他身邊的士兵射殺殆盡。見孫臏早已設好了埋伏,龐涓自知無力回天,便自刎而死,臨死之前,他還十分不甘地大喊道:"遂成豎子之名!"。 ![]() 從總體上看,孫臏對龐涓的復仇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孫臏將龐涓逼死,讓后者以付出生命的代價償還曾經的過錯,這屬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其次,此戰過后龐涓名聲掃地,而孫臏則成為了人們眼中料事如神的大軍事家,這是在社會評價上讓龐涓承受孫臏當年所受的苦;最后,孫臏有些惡趣味的"樹上題字"行為,則是從精神、情感上,讓龐涓也承受自己當年感受到的絕望和痛苦。 |
上一篇:十大不值錢的水晶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