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司馬懿是怎么帶領士族擊敗曹氏宗親的?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三國時期,曹魏被我們公認是最強的一方,但也遲遲不能完成統一大業,除了吳蜀聯手后實力大增以外,曹魏官員之間的內斗也是非常棘手的。因為曹操廣招天下人才,所以身邊也是分為士族和曹家的宗親,原本都是曹氏宗親獨大,但是這批士族來了以后也是削減了他們的勢力。最后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徹底擊敗了宗親,高平陵之變上曹魏的命運被徹底改寫了。 ![]() 年度大戲《軍事聯盟之虎嘯龍吟》在歡呼中落下帷幕,該劇中最精彩的部分,除了前期的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斗智斗勇,就是非常詳細地將司馬懿奪權的高平陵之變通過影視化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高平陵之變在以往的中學歷史教材中都是一筆代過,在其他的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對其著墨也不多,但它卻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高平陵之變后,世家大族,也就是士族,掌握了國家的命脈,中國歷史從此進入到了士族社會的時代。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士族是怎么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握國家的。 從東漢到曹魏前期的士族發展 士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由于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思想成為官方的正統思想。漢武帝之后的歷代漢朝皇帝都推崇儒家思想,到了東漢章帝時期,儒學進入極盛時代。而原來的部分豪強地主,通過學習儒家經典,成為了知識分子并進入到朝廷中任職,之后又控制了地方的人才銓選,這就形成了士大夫家族,也就是士族。 ![]() 東漢中期的儒學古文今文經典之爭是士大夫家族發展壯大的一次重大的機遇。漢武帝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時,還在中央設立太學培養熟讀儒學的知識分子,而皇帝也通過太學掌握著儒家經典的解釋權。太學所使用的儒家經典是用當時通用的隸書寫成的,因此被稱作今文。西漢末年,有人發現了用春秋時期文字書寫的儒家經典,這些被稱作古文。從此儒學開始分裂成古文今文兩派,其中的古文派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士族。 東漢和帝之后,宦官和外戚輪番掌握中央政權,而這些外戚和宦官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問題,無法領導太學的工作,致使以今文為學習底本的太學逐步衰落。古文學派取得優勢,其結果便是地方上的士族掌握了儒家經典的解釋權,士族的階層有了一次非常大的發展。士大夫中出現了一些中央級的儒學大家族,如專習《易》的汝南袁氏,專習《尚書》的弘農楊氏等。 在東漢中后期,一個普通人如果要學習當時主流的儒家經典,進而進入政府當中任職,就必須拜在一些士族的門下以學習儒家經典為名充當“門生”。當然這些“門生”除了跟著士大夫們學習儒家經典,更重要的是通過依附于士大夫,從而在察舉中獲得優勢。而這些門生與士大夫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類似君臣父子一般的私恩關系。隨著士族的門生越來越多,便逐漸形成了一個個以某個士族為核心的政治集團。 到了東漢的后期,士族通過掌握地方人才銓選和門生故吏,控制國家的人事任免權;而這些士族本身就在地方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自己的人口,就是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基礎;士族又通過學習研究儒家經典,掌握了國家的意識形態。士族們徹底掌握國家,開創自己的時代就是個時間問題。隨著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的爆發,東漢中央的皇權隨著外戚與宦官集團的覆滅變的名存實亡。士族們的機會來了,而站出來的士族便是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紹與袁術。 ![]() 袁紹曾是討伐董卓聯軍的盟主,在董卓覆亡之后,袁紹通過自己家族的勢力,逐漸成為當時中原實力最強大的軍閥,如果不出意外,袁紹統一中原,進而一統天下就是時間問題。但人算不如天算,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實力遠遠弱于自己的曹操。曹操自己不是士族出身,建立的自然也不是士族占主導的政權。但士族在此時已經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因此曹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利用士族,因此曹操集團內部也有很多的士族為其效力,司馬懿就是其中的一位。 曹操去世后,曹丕繼承了曹操的魏王爵位。但曹丕相對于曹操來說,無論是能力還是威望都不能及,要想穩固自己的勢力,完成代漢自立的事業,只能是尋求士族的支持。于是曹丕接受了士族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讓士族掌握了魏國的文官人事權。當然無論如何向士族讓步,曹丕心理清楚,魏國必須是姓曹的,因此在利用士族的同時,又制衡住士族,于是曹魏就形成了諸曹夏侯重兵在握,而文官系統大多為士族把持的狀態。 高平陵之變的過程 魏明帝去世后,即位的曹芳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為此曹睿給曹芳留下了以士族為代表的司馬懿和以曹氏宗親為代表的曹爽兩位輔政大臣。之后曹爽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打壓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集體,奏請將司馬懿升為太傅,外示尊崇,實則奪其實權。從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開始,司馬懿開始稱病不上朝,至此司馬懿已基本被曹爽等人排除出權力中樞。 雖說司馬懿就不在朝,但其并不閑著。司馬懿首先是團結曹魏政權的老臣以及士族勢力。魏明帝留下司馬懿和曹爽與司馬懿兩位輔政大臣,其目的在于平衡士族老臣集體和宗室集團。但曹爽架空司馬懿打破了這一平衡,士族老臣對曹爽不滿的人大有人在。其次就是和自己的長子司馬師一起,利用司馬師擔任中護軍的身份,秘密訓練一批效忠司馬家的死士。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兄弟幾人和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趁曹爽一行不在洛陽之時,司馬懿發動政變。在政變中,司馬懿自己率領一部分人去攻占洛陽武庫,切斷曹爽軍隊武器來源;司馬孚與司馬師負責屯兵司馬門;司馬昭負責領兵監視二宮;蔣濟和高柔分別負責攻占曹爽和曹羲的軍營。以上這些布置妥當后,司馬懿在與蔣濟一起屯兵洛水浮橋,防止曹爽軍隊反撲。 ![]() 在洛陽的事情布置完畢后,司馬懿要挾郭太后,以太后的名義罷黜曹爽,同時派人給遠在高平陵的曹爽帶話,如果曹爽肯交出兵權,曹爽兄弟的爵位仍能保留,還可以在曹魏內部做一位“富家翁”。曹爽兄弟幾人在考慮一番后,決定交出兵權。一開始司馬懿還是善待曹爽等人,但沒多久,便以謀反的罪名將曹爽“誅三族”,曹爽集團中的何晏、丁謐、鄧飏等人皆被殺。 士族是如何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握國家命脈www.ws46.com 東漢末年之時,士族已經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以及意識形態,但隨后的三國卻都不是士族建立的政權。曹丕建立的魏國是曹魏是曹氏集團與士族集團聯合掌權;蜀漢則是以劉備、諸葛亮為首的寒族勢力打壓當地的士族;而東吳則是孫氏集團與東吳地區的士族結成利益共同體,只要皇政權在孫氏手里,其他的都可以由士族掌控。 三國當中,曹魏實力最強,只要不出意外,曹魏統一天下就只是時間問題。高平陵之后,曹氏集團的代表曹爽將兵權交給了士族集團的代表司馬懿。至此,士族在獲得經濟基礎、人事任免以及意識形態后,又掌握了當時中國最強的軍隊。而曹魏的皇帝曹芳只是小孩,根本無親政的能力,在曹爽一派被徹底誅滅后,朝堂之上基本都是以司馬氏為首的士族掌控,至此,曹魏政權完全士族化,就只剩下皇帝是名義上的寒族出身。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給自己取代曹魏積累威望,揮師滅蜀,公元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從此士族建立的西晉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士族時代的來臨 以司馬氏為首士族在建立西晉并完成統一后,士族的時代到來。就在西晉統一的這一年,司馬炎下令實行占田蔭客制,允許士族能夠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在法律上肯定了士族的經濟特權。 在經歷了西晉太康年間的繁榮后,這些士族們認為天下已安,開始迅速腐化墮落,于是就出現了西晉時期的石崇與王愷斗富的故事。在掌控了國家的意識形態后,士族們又開始玩起了玄學,不講求實際的學問。 就在士族們的腐化墮落中,司馬氏開創的晉王朝在公元420年被寒族出身的劉裕所取代。當然,士族還沒有這么快退出,宋齊梁陳四朝乃至后面的隋唐的皇帝雖不是士族出身,但士族仍然在朝廷中有著相當大的實力,掌握著一定的人事任免權。直到唐朝滅亡,士族才完全從中國歷史的舞臺上消失。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2081.html
上一篇:盧象升和孫傳庭誰厲害?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