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閻海文是怎么死的?為何會受到日軍的尊重?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閻海文犧牲的時候年僅21歲,因為他的勇氣而使得日軍稱頌、敬佩,并且給予了厚葬。能讓當年日軍做到這個程度的中國軍人,在戰場上并不是經常能見到的,實屬罕見,也許是日軍第一次見識到吧。閻海文的英勇壯舉、剛烈的性格,當場就把日本鬼子們給折服了。 1937年8月17日,淞滬戰場上,中國飛行員正駕機與侵華日軍激戰。我航空第5大隊24中隊的少尉飛行員閻海文,多次請戰,終于得愿,駕駛霍克3型驅逐機炸日軍。 他和戰友的任務是,轟炸虹口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 當日中午,完成轟炸任務返航的閻海文,座機被敵方高射炮擊中,瞬間墜向地面。 情急之中,閻海文跳傘逃生,由于風向不利,落入了敵方陣地。 下面的鬼子看到中國飛行員落下,高喊“活捉中國飛行士”,向他圍攻過來。 閻海文寧死不降,拔出手槍擊斃了幾名靠近的日軍,剩余最后一枚子彈,朝著自己頭部扣動了扳機。 死前他大喊:“中國無被俘空軍!” 短短幾分鐘的生死搏斗,徹底震撼了日軍。 ![]() 據當時的《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報道:“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舉,不得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 閻海文犧牲后,日軍在上海江灣附近為他挖墳厚葬,列隊致敬,脫帽鞠躬,在簡陋的墳前立上一木牌,上書:“中國空軍勇士之墓”。 被日軍冠以“勇士”者,閻海文或是全面戰爭爆發后,兩軍第一會戰之第一人,且有史可考。 1937年8月31日的《每日新聞》載: “此少年空軍勇士之亡,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雖為敵軍,亦不能令我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日軍稱閻海文為“少年”,多少有些不嚴謹,或許“少年”在日本人眼中,只要不結婚就可以如此稱。 1937年的閻海文,已經21歲,他1916年生于遼寧省北鎮縣大濕鄉道臺子村,15歲考入沈陽東關文華中學,九一八事變后流亡北平,就讀北平東北中學。 1934年考入杭州覽橋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2年后畢業,分配至航空第5大隊24中隊。 ![]() 出身草根,少小遭遇侵華,流亡他鄉,在那個家國危亡、高呼抗日救國的年月,閻海文對日軍侵略更有深切的體會,他義憤填膺,深惡痛絕,拼一腔熱血,也要灑一片熱土。 “敵人已到我們家門口里來了,非速行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他在學校時寫道。 正是有了這樣的報國之志,危急時刻才會做出寧死不降的選擇,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閻海文的氣節操守打破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一貫印象,因為年紀輕輕就愛國勝于愛自己的生命,寧死不當俘虜更不投降的剛烈操守,讓日軍從心底害怕和敬佩,所以《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在文中驚呼: “中國已非昔日中國!” ![]() 木村毅稱閻海文“多情多恨”的另一原因,是在他的飛行帽里,搜出了一個寫有“劉月蘭”和南通市地址的紙條。 兩軍停戰后,閻海文的遺物、降落傘等被一并交回,部隊聯系閻海文的家屬,方知劉月蘭是他深愛的戀人。 |
上一篇:3d硬金純度是999嗎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