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盛宣懷死了之后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這個盛宣懷其實是真的給力的,在清朝是真的混得風生水起的,李鴻章對他的評價都高很多了,所以這個人不簡單的,那么有的人也問了,這個盛宣懷死了之后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 生于江蘇常州,逝于上海的盛宣懷,是清末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有著 “中國商父” 之稱。李鴻章對他的評價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 三次參加鄉試均榜上無名,干實業步入仕途 盛宣懷曾于1867、1873和1876年參加鄉試,但均榜上無名。“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自感于與科舉絕緣后,轉而埋頭干實業。這一轉身,不僅成就了一個商業奇才,更令其在各領域上創下了多項“中國第一”。 如,參與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 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主持修筑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干線盧漢鐵路、創辦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北洋大學堂、中國第一所正規高等師范學堂南洋公學師范班……等。 第二次**戰爭后,以“自強、求富、創辦新式學校以培養人才” 為目的的洋務運動興起。1873年,盛宣懷被李鴻章任命為輪船招商第一任會辦,兼管招商局的漕運攬載事務。 上任后,盛宣懷提出,“中國官商久不聯絡, 在官莫顧商情,在商籌國計”,主張“集商本以商辦”、“官任保護”,從而達到 “官商一體”。推動了近代中國工業由“官辦” 到“官督商辦” 的體制轉換。 ![]() 盛宣懷墓地史籍不見記載,但最終得以考定 親眼見證了清朝覆滅和民國建立的盛宣懷,于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二十七日病逝于上海。由于史籍不見記載,關于盛宣懷死后葬在何處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在1992年,蘇州留園修了一個盛宣懷墓,以至于后來都以為盛宣懷是葬于蘇州 。 過去對于盛宣懷葬在何處不明,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在去世時,已是民國五年,清朝已不復存在,更別說清代的史官會對其進行記載了。而作為清朝遺老,雖資產龐大,去世時都又逢江陰黃山炮臺兵變。時局動蕩之際無法及時安葬,其靈柩在蘇州留園一放就是三年。 正史不見記載,并不見得盛宣懷之墓就成了不解之謎。其實,早在1932年,教育學家王維屏就在他的著作《徐霞客之故鄉》一書中,就有提及盛宣懷墓就在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墓的附近。 書中記載,徐霞客墓西行,“道多分岐,主干難辨,行者每入迷途。故非土人不易行,非白晝不易通。行二里許至老陽岐,青松翠柏,濃林茂密,清末盛宣懷之墓在焉。” ![]() 專家經實地考證后確認,盛宣懷墓就在江陰市馬鎮 曾有專家提出質疑,盛宣懷是現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為何不葬在武進而選擇馬鎮?但是如果從地理位置上看,武進東鄰江陰和無錫,南則連接宜興。據武進龍溪《盛氏宗譜》記載,江陰與武進原屬一府兩縣 , 地望連成一片 , 盛氏在江陰有田產。 其中,在馬鎮老陽岐就有八十余畝。盛宣懷的祖先就選擇這里作為墓地。另據《民國江陰縣續志》記載,“盛海寧州知州隆及子湖北鹽法道 康、桂陽直隸州知州庚墓在馬鎮老陽岐 ”,且在附注上更有,“武進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之祖父及父、季父葬于江陰因附及之。” 換言之 , 盛宣懷的祖父盛隆、父親盛康和叔父 盛庚均葬在這里,馬鎮老陽岐是盛氏祖墓所在地。《盛氏宗譜》中明確記載,盛宣懷墓位于徐霞客墓以西二華里的地方,坐落在老陽岐盛氏祖墳東首 , 是一個與妻董氏及妾刁的三人合葬墓。 另據《盛氏宗譜》記載,盛宣懷生前甚重視馬 鎮的祖墓,曾多次攜子回到馬鎮祭祀和掃墓。在《盛氏宗譜·卷十六·瑩墓志》中也有,“老陽岐先瑩東首,十四世清封光祿大夫杏蓀公一穴(丑山未向兼良坤分金)、清封夫人贈一品夫人董夫人、清封夫人刁夫人。” 的記載。 ![]() 關于夫妻合葬,宗譜記載,“董氏早亡,葬于祖墳,刁氏后故,由于其治家有方,盛宣懷之父盛康特許以正室之禮,葬于祖墳。” 而盛宣懷在馬鎮落葬的情景,據有關專家在1994年的實地考察中查明,當時在江陰馬鎮周圍數十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能回憶或知道起馬鎮有 “盛家墳” 或 “盛家大墳 ”。(www.ws46.coM) 都墓中死者叫做“盛杏蓀”,而不知道這其實是盛宣懷(盛宣懷,字杏蓀)。據老人們回憶,當年送葬規模空前,路上車馬如云 , 河中格帆羅 列 , 引來了四面八方的群眾觀看。這也進一步證實,盛宣懷確是葬在江蘇省江陰市馬鎮。 |
上一篇:大學生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