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為什么唐朝滅亡后長安沒有在成為其他朝代的都城了?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說到唐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的唐朝經濟發達,唐朝人各個都是雍容華貴,唐朝的人民生活的非常幸福,唐朝時期的都城在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唐朝時期的女子都非常的肥胖,不過,當時的審美標準就是以肥為美的。后來,安史之亂后唐朝滅亡了。自此往后一千多年長安都沒有成為其他朝代的都城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 宋朝承接五代,而五代從后梁朱溫開始,就把都城定在開封,因為開封當時是他的地盤,便于控制。此后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也都和后梁一樣,把都城放在開封,并沒有遷往洛陽或者是長安。宋朝開國時,接替了后周的政治遺產,其中也就包括定都在開封這一項。 到宋太祖趙匡胤基本上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大體上完成統一大業之后,國家形勢逐步穩定下來,因為趙匡胤是出生在洛陽的,所以他曾有過遷都到洛陽去的想法,遭到群臣反對后,他在憤怒之中曾經刺激朝臣說,不但要遷都洛陽,而且將來還要進一步遷往關中,定都長安。 宋朝的大臣們為什么反對遷都洛陽呢?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在開封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資產,如果遷往洛陽,這些就很難得到保證了。因為洛陽在唐朝是作為東都存在的,本身也有大量的宮殿和軍政建筑及設施,所以在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十國時期經歷了多次戰爭的破壞。如果這時遷都,勢必要重建,而重建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宋太祖最后放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出自財政壓力的考慮。 定都長安就意味著,西到天水,東到洛陽,整個這個地區都是處在京城的外圍,在軍事上必須保證絕對安全。而唐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原來隴右、河西走廊地區的駐軍內調,吐蕃勢力趁機擴張,今天的陜北、寧夏、天水一帶幾乎都被吐蕃勢力占領,導致天水、慶陽都成為邊境。到北宋的時候,這個形勢并沒有變化,所以長安這時候已經不適合做都城了。 ![]() 實際上,關中地區在漢末就遭遇了持續的戰亂破壞,加上水土流失,自然環境變化,關中地區就已經無力自給自足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定都長安的政權不斷從其它地區強制遷移人口來充實關中,但實際上關中沒有能力養活這么多人。到隋唐時期,雖然都城在長安,但都仰賴于從南方運輸而來的糧食,這也就是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的作用。(www.ws46.coM) 到唐朝時,每年都會有段時期,皇帝會帶來大批皇親貴族浩浩蕩蕩的前往洛陽,名義上是巡幸,實際上就是逃荒,因為關中每年這個時候青黃不接,糧食就供應不上了,只能去洛陽就食。但運河是需要經常性的疏通、清淤的,在中晚唐時期,朝廷沒有能力對運河進行維修和疏通,所以到五代時期,運河的運力已經下降了很多。 所以,不僅是宋朝沒有定都在長安或者洛陽,而且是在唐朝滅亡之后的一千年里,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興起之前,都沒有再定都長安了。其中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水土流失,自然環境變化,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越來越多,如果國家沒有能力組織從江南到關中的大規模糧食運輸,而且必須穩定可靠可持續,就不會定都長安了。 ![]() 從外部條件來說,明朝的條件要比宋朝好很多。所以,在天下大定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考慮過將都城從南京遷往關中,并且指派太子朱標率領考察團前往關中地區去考察遷都的可行性。而朱標一行人的考察結論則是,關中已經不適合做都城了。所以,朱元璋也放棄了這個打算。 相比之下,開封雖然無險可守,但是日常性的糧食供應還是要比長安和洛陽方便得多,可以依靠當時還比較發達的汴河、泗水、淮河和大運河聯通,來保證糧食從南方源源不斷的供應過來。所以,雖然宋朝在開封周圍和河北囤積的軍隊越來越多,消耗越來越大,但卻能夠維持一百六十年的原因。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