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司馬懿為什么沒有把大權交給司馬昭,而是司馬師?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三國時期,篡奪了曹魏政權的司馬懿兒子不少,但人們說的最多的也就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人。司馬懿在臨終之前,將大權托付給了司馬師,而沒有選擇司馬昭,這是為什么?當時情況下的司馬師與司馬昭相比,是有什么更好的優點嗎?司馬懿選擇司馬師,究竟是出于怎樣的一種考慮呢?
歷史上的司馬昭,遠比司馬師出名,除了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這句俗語講的大概就是弒魏帝曹髦,徹底控制了曹魏政權,掌權期間派鄧艾滅蜀。 兩兄弟實力相當,再則中國自古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聰明的司馬懿怎會不知?所以司馬師是唯一的繼承人!司馬懿選定司馬師作為接班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若論軍政能力及歷史地位,司馬昭是遠遠不及司馬師的。 司馬懿一共生了九個兒子。司馬懿要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只與一個人長期密謀,就是司馬師。到了政變前的那一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了司馬昭,那時的司馬師聽后就跟沒什么事似的。而司馬昭聽后卻嚇得一夜沒睡著,一身冷汗,緊張兮兮,坐臥不寧。司馬懿由此認定大兒子司馬師更有大將氣度。
司馬懿去世后,因高平陵政變留下的惡劣影響,實際上司馬家執掌的政權非常不穩。司馬師被任命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成為第一權臣。 司馬師一步步對曹魏政權中央和地方的司馬家族反對派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平定了淮南地區一系列叛亂,穩定了與蜀漢、孫吳的戰線。加強了對內部的控制,先后廢掉皇后張氏和齊王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震懾朝野,反對力量頓時鴉雀無聲。 更重要的是,司馬師完成了對曹魏元老力量第二代子弟,即紅二代的思想改造,把他們緊密團結在司馬家族的周圍,司馬氏的“大晉夢”成為新興權貴的共同夢想,在事實上奠定了魏晉禪代的政治基礎。www.ws46.com
可惜在平定淮南文欽叛亂,文鴦帶兵深夜攻擊司馬師,當時司馬師正患眼疾,情況危急之下,眼珠崩出眼眶,公元255年,司馬師死于許昌。由于沒有兒子,臨死前,他將權力移交給了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 歷史上司馬師是有一兒,名叫司馬攸,但其實司馬攸也是司馬昭的親兒子,當初因司馬師膝下無子,司馬懿做主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但在古代,一旦過繼給別家成為別人的嗣子,就和本家沒有宗法上的關系了。盡管司馬攸是司馬昭血緣上的兒子,但是宗法上只能是他侄子。 司馬昭接替哥哥任大將軍后,對外西滅蜀國,南征東吳,基本蕩定天下,對內,干掉曹髦,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只不過是順手摘掉早已經熟透了的果子而已。司馬師是一個優秀的權謀家,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個將國家利益、革命大業看得高于一切的負責任的領導人,一個亂世中的英雄。所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成天下之大功的司馬師,沒有來得及享天下之大位,只活了48歲。
司馬昭執政后,因與哥哥感情深厚,一度要立司馬師之子為世子,后來大臣勸諫,考慮到政權穩定,才改立司馬炎。 后來,開創晉朝的晉武帝司馬炎追謚司馬師為景皇帝,算是對司馬師一生功業的最好緬懷和評價。從分久必合的歷史大趨勢看,由三國分裂到晉朝統一,是歷史的大潮流。司馬師正是順應了這個潮流,推動了歷史進步,最終為此獻出生命。這也是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吧。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