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諸葛亮和劉備商量的隆中對到底制定了什么戰略?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3)
|
隆中對一直非常引人好奇,諸葛亮和劉備兩人到底商量出了什么戰略呢?其實雖然劉備非常想得到諸葛亮,但是諸葛亮能不能勝任這個職位還是要看他的實力,所以幫劉備先把大的戰略方向定好非常重要,這也是諸葛亮來表現自己的好機會。其實我們可以用現代一點的語言幫大家還原一個更通俗易懂的隆中對,一起來看看吧。 ![]() “隆中對”到底靠不靠譜? 1/5 為什么打?跟誰打?怎么打? 隆中對,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戰略分析,沒有之一,就算是對歷史一無所知的文盲,也聽說過“聯吳抗曹”這四個字。 別看這四個字很普通,好的戰略都是看上去普通、越用越離不開的。夷陵之戰,蜀國損失十幾萬人馬,連劉備自己都送了命,為了聯盟,還是得忍下這口氣。 戰略,現在是個企業管理名詞,但顧名思義,戰爭的策略,這個詞是戰爭的產物。 最初的戰爭,沒有戰略,只有戰術,怎么把眼前的仗給打贏了。但接下來,有人發現自己打贏了大部分仗,卻輸掉了整個國家,于是,有個叫孫子的人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于是,就有了戰略。 戰略并不告訴你怎么打贏某一場戰爭,事實上,戰略部門大多是文職官員,諸葛亮也是文官,《三國演義》里說他用兵如神,那是瞎編的,至少幾次大仗都是劉備自己帶的兵。 但諸葛亮懂戰略。戰略,只解決戰爭的三個全局性大問題: 目標:為什么打?是清君側?還是行王道?很多人認為打仗只要槍桿硬就行了,不對,古人是很講究“師出有名”的,如果不知道為什么打仗,仗打的越久,軍心越渙散; 形勢:跟誰打?武將只知道戰爭各方的兵力、地盤,戰略部門還要分析各方的經濟實力、軍備供給、民心向背,各方之間的合縱連橫關系。 步驟:怎么打?“兵馬、糧草、將領”三大因素怎么逐漸升級?打仗沒必要每場都贏,只要拿下關鍵的戰役,其他戰場都是為了關鍵戰役做準備, 這就是戰爭策略的三大問題了。 也許是人類的戰爭史遠遠超過企業管理史,管理學上的很多理論都來自軍事。這三大策略,再加上20世紀才出現的“定位理論”,就是現在最通用的“企業戰略四大問題”: 我是誰?——描述產品、品牌、企業定位 我在哪兒?——分析行業競爭現狀 我想去哪兒?——尋找未來的機會與目標 怎么去?——規劃實現的路徑 ![]() 這四個問題,“隆中對”都講得一清二楚,所以打了一輩仗的劉備,立刻對這個從沒打過仗的諸葛亮,產生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的感覺。這就是戰略的力量。 2/5 一份過于完美的企業戰略 如果從戰略的定義來講,“隆中對”可以做成企業戰略管理咨詢的標準模板。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描述了“品牌戰略”,諸葛亮說得很清楚,“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有了這個品牌,“復興漢室”的企業愿景,才站得住腳。 第二個問題“我在哪兒”屬于“競爭戰略”的“行業競爭現狀分析”部分,諸葛亮把五大勢力分成三個陣營: 強大的、要反對的:曹操;摘自: www.ws46.com 強大的、要爭取的:孫權; 弱小的、要拿下的:劉表、劉璋、張魯 第三個問題“我想去哪兒”屬于“競爭戰略”的“未來的機會與目標”的部分,也是“隆中對”的核心。它包含了: 市場競爭策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資本運作策略:“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 第四個問題“怎么去”,也是“隆中對”的重點,諸葛亮給了劉備一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活下來:曹操太強大,可以喊打不能真打,孫權勢力深,只能當外援,荊州那么肥的一塊肉,卻“其主不能守”,很可能會落到曹操手里,這難道不是上天給您的“應許之地”嗎? 第二步是走出去:目標益州 經濟意義: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軍事意義:險塞 政治意義: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句話說到劉備心里去了,任何戰略提案都要有獻給CEO的馬屁) 可行性分析:現在的主人都有致命弱點,劉璋是“暗弱”,張魯是“不知存恤”,所以“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第三步是贏天下:這一步太遠了,只是個戰略設想,如果“天下有變”,就從益州、荊州兩路出兵取中原,成霸業。 該說到的,都說到了,甚至很多不屬于戰略的,也說到了,很多人認為“隆中對”是劉備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份戰略方針,其后的“占荊州”“攻益州”“戰漢中”“平定蠻夷”乃至“北伐路線”都來自“隆中對”定下的策略。 ![]() 問題也就在這兒,它太完美了,而好的企業戰略,并不需要完美。 3/5 “隆中對”是個“戰略大忽悠”嗎? 馬伯庸介紹過一個“甲方乙方”的學習方法,對于不熟悉的事,可以套在一個熟悉的事上,進行類比。 “隆中對”,完美是完美了,但是否靠譜呢?讓我們劉備放到今天的企業背景下看看吧。 劉備,互聯網門戶時代的“老將”,二十多年創業史,從手機增值業務、游戲、電商、團購、O2O,樣樣風口沒少他,只是運氣不太好,一樣也沒抓住。 劉備左思右想,覺得主要原因是集團缺乏戰略規劃,因此找來了著名的孔明戰略咨詢公司,由首席咨詢師諸葛先生親自獻上“蜀漢集團發展大戰略——隆中對”一份 內容大意是: “江湖格局,霸主已成氣候:阿里以電商拉動三大業務,地位很穩,騰訊用流量結交天下諸侯,組成反馬大軍,可以作為朋友。只有百度,移動互聯網戰略落后,喪失了入口的地位,因此搜索業務是上天賜給劉先生您的機會啊……” “再看抖音模式的機器推薦視頻信息流也不錯啊,可惜張一鳴沒資本做大;還有網絡安全業務,未來的制高點,剛好被周鴻祎做爛了,也是先生您的機會啊……” “我為先生獻上一計,先利用騰訊的投資和流量,假意和阿里對抗,實際上虛晃一槍,拿下搜索、視頻信息流、網絡安全三大業務,把BAT變成BLT。等到阿里自亂陣腳,就可以順勢把電商業務也拿下,到時候,天下網民哪一人不敲著鍵盤鼠標歡迎您呢?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唉喲,君子動口不動手,您這是干什么啊……” 對不住孔明粉了,拿互聯網比,有點不倫不類,但確實后來有很多人質疑過“隆中對”戰略,主要是三類觀點: 第一類是認為這個戰略過于理想化,完全沒有可行性。“跨有荊益”的前提是“孫劉聯盟”,但聯盟不是你想聯就聯的,孫權不同意,等于一句空話。事實上,因為周瑜力主軟禁劉備,全取荊州,這個策略差點兒破產,幸虧他死得早,“聯劉派”的魯肅上臺,才讓“孫劉”繼續維持表面上的“聯盟”。 第二類是認為這個戰略反而制約了“蜀漢”后來的發展。這個戰略最后是落到“兩路大軍北伐中原”上的,但以蜀漢的實力人口地盤,僅相當于曹魏的四分之一,根本不足以分兵兩路,甚至連荊州都守不住。 第三類是覺得這個戰略本身自相矛盾:劉備的品牌形象是“信義著于四海”,可第一步行動卻是要奪取荊州,劉表是危難之時收留你的恩人啊,其中的矛盾,可不是一句“其主不能守”,就能混過去的。 “隆中對”到底是不是一個表面完美,其實不靠譜的“戰略大忽悠”呢?還得接著分析。 ![]() 4/5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一般公司的戰略都是公開的,需要保密的業務投資方向,不可能出現在公司戰略中,但“隆中對”里的話能公開嗎?你讓當時還好好活著的劉表、劉璋情何以堪呢? 為什么企業戰略必須要公開?因為企業戰略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聚集團隊共識,增強員工執行力,不但要公開,還要讓每一個員工都記在心里,體現在行動上。 有人要問了,戰爭戰略也能公開嗎?當然能,最典型的是《論持久戰》,發表于抗戰初期,“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我們是誰,在哪兒,到哪兒去,怎么去”,四大問題講得一清二楚。 其實,“隆中對”發生的背景,是劉備提出了一個困惑:“漢室傾頹,奸臣竊命”,我“欲信大義于天下”,但是“智術淺短”,雖然落到了今天的慘狀,但我“志猶未已”,你覺得我該怎么辦呢? 所以,“隆中對”并不是一個戰略描述,而是諸葛亮借解答劉備疑問,對自己提出的戰略大計的一次解釋。如果隆中對最后發表,它很可能只剩下這一句話: 高舉“打倒曹操反動派”的大旗,團結一切“忠于漢室”的力量,奪取依附“曹操反動勢力”的土地,建立“反曹大業根據地”。 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戰略,既有明確的指向,又有表述彈性,在不同時期,可以作不同的解釋: 為什么打荊州?因為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 為什么向孫權“借荊州”?因為要通過南郡牽制曹操; 為什么劉璋請劉備進益州?因為死敵張魯投降曹操,而是劉備是“反曹盟主”; 為什么又要反過來打劉璋?因為劉璋給的援軍太少,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大計 …… 劉備前期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有奶便是娘”,我在《為什么劉備總是打敗仗,又每次都能絕地求生?》中講過:劉備被A打,就投奔B,被B打,再投奔C,呂布、曹操、袁紹、袁術,個個都當過他的盟友,也當過他的敵人。 企業戰略必須明確是“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不應該做什么”,而戰爭大策略的核心正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它的重要性相當于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 “隆中對”最大的貢獻,就是說清了“劉備朋友與敵人”的問題,至于其他分析和規劃,都是為了論證這個“敵友”策略,而進行的推演。 ![]() 5/5 當規劃比不上變化 三顧茅廬的第二年,曹操就打過來了,剛好劉表去世了,兒子劉琮投降曹操,按“隆中對戰略”,諸葛亮建議劉備順理成章地打劉琮,拿下荊州。可是,劉備猶豫了。結果,赤壁一戰,孫權拿下了三分之二的荊州,包括進入益州的跳板——南郡。 這個變化,是對“反曹統一戰線”的最大考驗,既要荊州,又要孫劉聯盟,你當孫權是“備胎”嗎? 此時,最考驗我們對企業戰略的理解。 德魯克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本書中說:“如果我們一味地預測未來,那只能使我們對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懷疑。戰略規劃之所以重要,正因為我們對未來不能準確的預測。” 盡管任何一個戰略規劃都有“幾步走”的表述,但在德魯克看來,企業戰略中最重要并不是這些。未來充滿變數,領導者最大的困惑不應該是“明天要干什么”或者“今后幾年要干什么”,而是“我們今天必須為明天來臨做些哪些準備?” 這個準備就是“隆中對”的戰略核心:荊州丟了,也要執行聯合孫權的計劃,也要北伐,否則就變成了和曹操孫權一樣的“軍閥”了。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