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鋒味尋蹄記(瀟湘美食二十八星宿②)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20)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湖南素來便是魚米之鄉,水土宜人、物產豐茂。三湘大地上的美食美景更是浩若繁星、數不勝數。今年9月,首屆湖南省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在張家界舉辦,各項籌備工作正如火如....<p>湖南素來便是魚米之鄉,水土宜人、物產豐茂。三湘大地上的美食美景更是浩若繁星、數不勝數。今年9月,首屆湖南省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在張家界舉辦,各項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本次旅發大會將全方位面向全國、全世界推介韻味瀟湘、美麗湖南,突出“辦一次會、興一座城”,以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心謀劃充分展現湖南風采。 </p><p>大湘菜報是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專業的湖湘餐飲文化推廣媒體,也是全國唯一以菜系命名的報紙。受活動組委會委托,大湘菜報將對湖南14個市州的美食做整體推介,從每個市州各選出兩道最具代表性的美味佳肴,從瀟湘美食的璀璨星河中,為你找出最醒目的“瀟湘美食二十八星宿”。 </p><p>益山益水,益美益陽。益陽北臨雪峰山,南靠洞庭湖,地處長江中游,是一處“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豐富的資源,舒適的氣候,以及聰慧的益陽人民,造就了繽紛的美食美材。美味湖鮮靠水旺,益陽還有一款獨特的美食“遺珠”——馬幫肉。 </p><p>斗木獬,為北方之首宿,因其星群組合狀如斗而得名。斗宿不服輸,踏實豪爽,像極了益陽梅山宴的主打菜——馬幫肉。 </p><p>益陽安化是萬里茶道的起點之一,古老梅山人的黑茶運輸主要依靠馬匹,形成獨特的馬幫及馬幫飲食文化。古梅山先民長年累月行走在茶馬古道上,臨行時帶上家人炒好的壇子菜(腌菜)和爐罐鍋火(餐具),踏上了艱辛的生活之旅。道路之崎嶇,路途之遙遠,馬幫人只好就地取材,用茶葉或山貨換取價格低廉的肥肉或五花肉,然后架起大鐵鍋,把肉切成大塊加水和水酒,用柴火燉煮。快熟時加食鹽和干辣椒,馬幫人圍成一團,生著火,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p><p><img alt="十二道鋒味尋蹄記(瀟湘美食二十八星宿②)(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DbshfAIFvO2wE.jpg"/></p><p>(資料圖) </p><p>現代的馬幫肉經改良更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養生觀念。往往采用上品土豬的五花肉或梅花肉作為主料,快炒煸香出油,輔以當地菜壇子和干筍煨炒,再加入安化黑茶茶湯,色澤濃郁,風味絕佳,吃起來酸甜可口,鮮辣開胃,肥而不膩,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p><p>馬幫肉開胃,再來上一杯擂茶,豈不快哉?益陽擂茶聲名遠播,也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處文化表達。安化盛產黑茶,茶葉在安化飲食中舉足輕重,鄉民待客的熱情都在一碗姜鹽茶中。除了日常飲用,吃飯做菜也用茶葉或茶湯,菜肴茶香滿溢,口味層次豐厚。制作擂茶,需坐下雙腿穩穩地夾住一個陶擂缽,放入一把綠茶,用擂棍反復搗、旋轉,再添入芝麻、花生仁等。待缽中的食材搗成碎泥,倒入杯中加水沖泡,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有益身體。 </p><p>當然,益陽美食遠不止如此,還有百吃不膩的捆肘卷、嫩白多汁的桃江竹筍,鮮香味美的紅煨八寶雞……舌尖上的益陽,美味流轉心間。 </p><p>【策劃】陳瀟 </p><p>【文案】蔣振、舒刊、文韜(實習) </p><p>【攝影】楊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p><p><img alt="十二道鋒味尋蹄記(瀟湘美食二十八星宿②)(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4wJKNQAn8UIdk.jpg"/></p><p>[責編:陳瀟]</p><p>[來源:大湘菜報]</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