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A股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公司非銀行莫屬。而銀行股中,又屬國有銀行賺錢最多。一家國有銀行的利潤,就抵得上成百上千家其他上市公司的利潤。正因如此,國有銀行的股息率也比較高,最低都在5%以上,這是不是比買理財強呢?
買國有銀行的股票吃股息比買理財強嗎?六家國有銀行,基本上每年都會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根據對上一年利潤的分紅情況來看,六大行的股息率均超過了5%。股息率最高的為交通銀行,達到了6.7%,最低的是郵儲銀行,為5.3%。 另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股息率分別為6.2%、6.5%、6.2%和5.8%。 如今,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率能超過5%的已經非常少見了。有些理財產品雖然給出的業績比較基準可以達到5%以上,實際上卻未必能達到。這是不是意味著,買國有銀行的股票吃股息,要比買理財收益更高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股票的股息并不等于實際的收益。在股票進行現金分紅后,雖然股東的證券賬戶中會收到一筆利息,但這并不會讓證券賬戶里的總資產增加。 比如某人買了100萬的銀行股,賬戶的總資產為100元,在分紅之后,拿到5萬的分紅,不考慮銀行股的股價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變動,那么總資產就還是100元,只不過是在股票上存款降了5萬元,變成了95萬元,。 正是因為分紅不會增加總資產,所以股票的股息也不是收益。只有當股價回到分紅前的位置時,股息才等于收益。
所以,若是國有銀行的股息就是實際的收益,大概率會比買理財強。問題就在于,國有銀行在分紅之后,股價能不能再漲回去。 很多投資者之所以寧愿買收益較低的理財,也不愿買股息較高的銀行股,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股票分紅后股價要跌,沒什么意義。然而,如果銀行股的股價在每次分完紅之后都能漲回去,那就有意義了。 從國有銀行的股價走勢來看,哪怕是在除權之后,股價也是保持比較平穩,沒有一家國有銀行的股票價格出現不斷降低的趨勢。而銀行股的現金分紅每年都在進行,這就說明了這些銀行股在分紅之后,肯定是漲了,不然股票價格會因為分紅而越來越低。
另外,如果大家去算一年上市時間比較久的國有銀行歷年的分紅額,就會發現僅靠分紅就已經可以收回買股票的成本了。如果股票價格仍然跟當初買股票時的價格一樣,靠分紅獲得的分紅收益率就超過100%了。 因此,雖然股息不等于實際收益,但國有銀行的股票價格能長期保持相對穩定,哪怕是分紅留下的缺口,也有機會補回來,所以股息向實際收益的轉化率也就比較高。若是長期持有銀行股,收益是有可能比買理財更強的。 不過,國有銀行的股息率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影響股息率的銀行利潤和股價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股息率能不能一直維持在5%以上也不好說。 總之,買國有銀行的股票吃股息,有機會超過理財產品的收益,但也不是一定收益就更好。(www.ws46.com)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