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魏延真的提出過子午谷奇謀嗎?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3)
|
說到魏延很多網友都覺得這個人好像是被低估了的一個人了,因為好像經常有人說了,這個人好像是被諸葛亮給壓制了,而且最為人們所覺得尷尬的事情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這件事情了,那么魏延的這個計策到底好不好呢?話說在歷史上這個計策真的存在嗎?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揭秘看看吧,感興趣的網友也一定別錯過了,歡迎一起學習品鑒吧! ![]() 最近看到知乎里為魏延“平*”的文章,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錯過了滅魏的有利時機。“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是對魏延抱有偏見,讓蜀漢錯失了大好局勢。 ![]() B站紅人 諸葛亮到底該不該采取“子午谷奇謀”成為無數后人爭論的焦點。摘自: www.ws46.com 但今天小編想說,這個計策,至少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可能根本就是虛構的。老鐵們不要急,咱們心平氣和地扯一扯,也歡迎諸位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批評。 1 魏延奇謀的出處 有關魏延出奇謀,離當時最近的記載有兩處。 一個在《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意思是魏延每次跟著諸葛亮出征,都想模仿韓信,帶一萬人,跟諸葛亮走不同的道路在潼關相會。但諸葛亮不允許,魏延覺得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施展,很憂桑。可以看出,《三國志》中只是說魏延想模仿韓信,與諸葛亮異道進兵,具體怎么走沒有說。 ![]() 老版三國中的魏延 另外一條出自裴松之所引《魏略》,其大意為:魏延跟諸葛亮說,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年輕沒用。如果讓我帶精兵五千,另外五千人帶糧草,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再從子午谷向北,不出十天就能到長安。夏侯楙聽說我魏延來了,肯定嚇得逃走,長安城里只剩下些文官,城中大戶與城外百姓的糧食也足夠支應一段時間。 魏國派援兵還得二十多天,那會丞相您早從斜谷趕過來了,這樣咸陽以西可以一舉平定。但諸葛亮覺得太危險,不如從大輅行軍,可以輕松占領隴右,因此沒有聽從魏延的計謀。 ![]() 網友惡搞魏延 2 《魏略》的記載不靠譜 所謂“子午谷奇謀”這個講法最初是在《魏略》(作者是魏國郎中魚豢,原書已經佚失,內容只能從后人的引注中尋找)一書中才提及。但實際上,《魏略》中的這處記載靠不住。下面我們就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這段記載本身就有多處經不住推敲。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中記載:“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歷位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節。”也就是說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兒子,跟曹丕是同輩,《魏略》中也記載說他跟曹丕一起從小玩到大,因此二人年齡相差應該不大。 夏侯楙鎮守長安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曹丕四十歲駕崩后,其子曹叡于226年即位,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是在228年,這時候夏侯楙怎么說也應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那可已經不是公子哥了,魏延卻說夏侯楙年少,魚豢是在黑魏延不識數嗎? ![]() ▲老版三國中的夏侯楙,一臉紈绔像 《魏略》中另有一處說夏侯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可能此人確實缺少軍事才能,但他再沒用,也不至于守著堅城被這區區一萬人嚇跑吧?何況當時還有曹真與他共同守衛關中,諸葛亮前兩次北伐中,曹真都擊退過蜀軍。魏延也應該了解他面對的敵人,但是卻只提到夏侯楙,這就有點讓人不太相信了。 魏延說自己帶領一萬人從褒中出發,在秦嶺山區里走,再進入子午谷奇襲長安,只需要十天。 但實際上僅從褒中到子午谷之間的山路就有五六百里,且路況不良行走不便(不然也沒必要開辟這些古道了),而子午谷全長七百余里,也是道狹難行,就算魏延從半道切入,他總共要走的山路也少不了八百里。 ![]() ▲秦嶺周邊古道圖 筆者以前也在子午谷逛過,現在子午谷北側谷口修了旅游景點和盤山公路,但公路也非常狹窄。如果要走山路,只有緊貼山坡切出來的窄路,最窄的地方只容一人通過;而河流本身深淺不一,與兩側的石灘交錯混雜,大規模軍團和后勤部隊也是很難從河谷行進的,而且當年的情況只會更糟糕。 這種路況,還要帶著運輸部隊,十天的時間根本不夠。 ![]() ▲子午谷的山貌 當然有讀者要說了,當時子午谷是有棧道的啊。但即便如此,魏延的提法也不靠譜。一方面,棧道只有子午道、褒斜道這樣開辟出來的道路才有可能有,魏延提出要沿著秦嶺山路向東走插入子午谷,這段東西向的山路能有棧道嗎?棧道不是那么好修的,不管是堅持走山路,還是臨時伐木開路,都會浪費大量時間。 ![]() ▲子午古棧道遺跡 另一方面,當時也不缺子午谷行軍的失敗戰例,如曹真、張郃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從子午谷侵漢中,就是因為下雨導致棧道斷絕耽擱了三十天,最后只得退兵。秦嶺山脈植被茂盛,天氣多變,隨時就可能大雨傾盆,古時候沒有現代天氣預報,無法準確預測秦嶺山區的天氣,遇上大雨只能怪自己倒霉。這種失敗案例說明,從子午谷進兵雖然是抄近道,但風險也很大。 ![]() ▲子午谷路線圖 所以走秦嶺抄近道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要面對艱險山路、詭異天氣的多重考驗,十天走完這條路,相當不現實。魏延作戰經驗豐富,再狂也不會瞎吹這種完全不靠譜的牛皮。 綜上可以看出,《魏略》這條記載本身漏洞百出,不像是對真實事件的記錄,倒更像是不懂軍事的人杜撰的產物。 第二,從現在留存下來的資料來看,《魏略》這本書中對蜀國的記載可信度也不高。《魏略》中雖然有許多記載非常重要,例如對大秦(即古羅馬)、邪馬臺等國的記述,但是對于蜀國的記載卻是爭議頗多。 例如里面有一處說,劉備在小沛時被曹兵擊敗,劉禪也失散于軍中,最后被人收養逃到漢中,后來蜀國一個將軍去漢中訪問,劉禪就主動上來相認,然后回國順利當上了太子。對于這個記載,裴松之根據其他記載中劉禪的生卒年月和經歷,明確否定了《魏略》的講法:“此則《魏略》之妄說,乃至二百余言,異也!” 還有一處說劉備屯兵樊城時,諸葛亮主動上門求見,還出謀劃策,深得賞識,因此劉備“以上客禮之”。裴松之同樣不贊同,認為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里就提到劉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因此劉備主動求見諸葛亮是明擺著的,如果已經以上客之禮相待,又何必再三顧茅廬呢? 裴松之引《魏略》也只是作參考,并不茍同其中有關蜀國的記載。 ![]() 可見,《魏略》這本書對蜀國的劉備、諸葛亮等人確實是不太友好,已經涉嫌造謠誹謗,給人一種故意抹黑蜀國君臣的感覺。 所以《魏略》中魏延出“子午谷奇謀”的這條記載的可信度也得打個問號,有可能是想故意表現諸葛亮不能聽從良將之言,從而將蜀國北伐失敗的責任推到諸葛亮身上;加上前面提到,其內容本身就不靠譜,那可信度就更低了。 3 魏延的偶像是韓信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三國志》中的講法。里面提到諸葛亮每次出兵,魏延都想模仿“韓信故事”,出奇策,與諸葛亮異道相會于潼關,但是具體走哪條道,如何相互配合,沒有詳細說明。 那么陳壽這里說的“韓信故事”具體又是怎樣的呢?很可惜,不知道。 有關這場戰事的史料極少,早期的記載只見于《史記》,而且非常簡略:“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漢書》的記載則與《史記》的講法大同小異,沒有增加有實質意義的內容。 ![]() ▲現代人根據《史記》記載,繪制的韓信反攻關中路線圖 其中的“故道”就是指陳倉道。不過從“襲”字可以看出,韓信從陳倉道進兵關中確實是出其不意。因此韓信可能是在其他幾條道路布置了疑兵,欺騙章邯浪費兵力;或者多路齊出,互為聲援,逮住章邯的防御漏洞,成功偷襲得手,進入關中。不過這些也都只能是猜測。 后世流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講法,其實出自元代無名氏的戲曲《暗度陳倉》,明代也出現了《韓元帥暗度陳倉》這樣的戲曲,都屬于后人的想象,不能直接作為信史。現在褒斜道口還有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立的“新建樊河鐵索橋碑”,其實都是明清時人附會的產物,也不能直接相信。 ![]() ▲后世想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有關韓信反攻關中的記載,除了《史記》和《漢書》,離當時最近的史料是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漢中太守王升撰寫的《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碑文,原碑現藏于漢中博物館,里面有一句話:“高祖受命,興于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其中“散”就是大散關,是出陳倉道的關口,在今天寶雞西南。 經由子午道,出了陳倉道的大散關,這句話說的真是有點亂。有些學者認為這種曖昧的講法,可能是想表明韓信從子午道和陳倉道同時出兵攻入關中。這個觀點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那時褒斜道和儻駱道還沒有開辟為官道,十分難行,不適合大兵團行進,子午道情況還好一些,當然前文也說了,還是有風險的。 ![]() ▲漢代褒斜道路線圖 但有一點我們還是要注意,這條記載出現在東漢末年,距離秦末漢初已經過去了接近四百年,司馬遷和班固都沒有說清的內容,四百年后的人卻越說越明白,他們的講法真的可信嗎?會不會也是由于歷史的殘缺而自發進行的想象? 這一點我們也無法完全肯定。退一萬步講,就算韓信真的是通過子午谷、陳倉道兩路進軍,他的具體作戰方式我們現在也無從知曉,而魏延作為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也不會提出這樣漏洞百出的所謂“奇謀”。 通過韓信反攻關中的這個例子,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歷史有時確實是非常模糊的,越是關鍵的內容反而越容易被人忽視或者有意省略。在歷史失語的情況下,后人就難免希望通過想象來彌補這種不足,假的東西越傳越廣,反而成了“真的”,而真實的歷史早已在滄海桑田般的變遷中,難尋蹤影。 4 難解的謎團 其實,在當時人都不能詳細了解韓信戰術的背景下,《三國志》的模糊記載反而比《魏略》中的妄言真實得多。 因為從結果來看,魏延這條計策是沒有被諸葛亮認可執行的,怎么著也算是軍事機密了,其中的細節怎么可能流傳出去,還被魏國人記錄地這么清楚?如果真的流傳出來了,陳壽也就沒必要說的這么模糊了吧。所以不管怎么說,《魏略》中的講法都靠不住啊。 總的來看,魏延“子午谷奇謀”中的講法本身有太多漏洞,不像是他這種戰術高手提出來的,更像是外行的杜撰;陳壽說魏延想要模仿韓信,其具體記載也是語焉不詳,而韓信當年的作戰方式也已經很難復原。 所以,魏延想要出奇策取關中,是真;但是具體怎么打,奇在哪里,絕對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子午谷奇謀”這么圖森破。他的戰術和構想應該更復雜而且更可靠,只不過和諸葛亮的作戰風格與戰略規劃不一致,因此沒有被采納。 ![]() ▲諸葛亮歷次北伐以及后人猜想的魏延子午谷奇策路線圖 至于諸葛亮走祁山道平取隴右為上,還是魏延出奇策襲取長安為上,這個問題也不好評價,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先從祁山道進兵攻取隴右,可以將這一曹魏之前疏于防守的地區據為己有,使其成為進攻的戰略基地,這也是一種比較長遠的戰略規劃。 而魏延想先襲取長安,此后也可以再以長安為根基掃蕩雍、涼,其實也不失為上策,而且簡單粗暴,省時省力。 但是還是那句話,歷史不能假設,人家魏延生前都沒想過造諸葛亮的反,現代人又何必非得把他倆塑造成對立面,自覺找隊站,徒增煩惱呢。 參考文獻: [1]【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 [3]李開元,《楚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4]李殿元,子午谷計謀縱橫談.史壇縱論,2007(1) [5]張崇琛,諸葛亮為何不納魏延之計.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2)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