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買銀行理財的人,大多都是為了求穩。因為絕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中風險以下的,風險相對較低。不過,如今很多人發現,買銀行理財似乎也沒那么穩了,不少銀行理財也會虧損,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銀行理財也會出現虧損?首先,沒有任何規定說銀行理財不能虧。自從保本銀行理財退出市場后,從理論上來說,任何銀行理財都有可能虧損。 當然,可以出現虧損跟實際出現虧損又是兩回事。在保本銀行理財仍然還存在的時期,大部分的銀行理財也是非保本的,可那時的銀行非保本理財似乎就要穩得多。所以,除了保本理財退出外,銀行理財變得更容易虧損,肯定還有其他原因。 一個原因,就是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變。銀行理財從穩健到更容易虧錢的轉變,跟銀行理財向凈值化的轉變脫不了關系。以前的非保本銀行理財大多是非凈值型的,如今絕大多數都是凈值型的。
一方面,凈值化會讓銀行理財的收益變得更不穩定。銀行理財在向凈值化轉變后,收益的高低就全看凈值的漲跌。而理財產品凈值的漲跌,受其投資的資產短期價格變動的影響較大,因此收益的波動也會比較大。 收益波動大,就意味著既容易獲得更高的收益,又容易出現虧損。 此外,凈值化還有可能通過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加大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波動。 比如,在看到一只銀行理財正在下跌時,買了這只銀行理財的人可能就會產生恐慌,并選擇把錢贖回來。 當出現大量的人想要贖回的銀行理財時,銀行理財的管理者就只能將銀行理財的資產賣掉換取現金,資產價格被拋售造成的下跌,又可能讓銀行理財的凈值進一步下跌。 另一方面,凈值化也使得銀行理財的收益變得更透明。以前的銀行理財大多是預期收益型,收益是怎么來的并不是很透明,而銀行為了能讓業績好看一些,對于一些收益不太好的銀行理財可能會進行兜底。 而銀行理財凈值化后,理財產品的凈值漲跌一目了然,對收益不好的理財產品也不好去兜底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目前,不少有實力的銀行都已經成立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專門接手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及管理的業務。 相比銀行本部來說,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理財產品的發行和管理上可能顯得更激進。因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接手銀行理財的發行和管理業務時,也相當于接手了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也就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出現風險時,不會危及到本部。 這就可以讓銀行理財子公司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正因如此,在銀行理財子公司出現后,高風險的銀行理財也出現了。(www.ws46.cOm) 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因為成立的時間還比較短,管理團隊可能也面臨經驗相對不是那么足的問題,這也可能讓銀行理財變得更容易虧損。 總之,銀行理財變得更容易虧損,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以后買銀行理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閉著眼買了。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