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楊貴妃怎么到了日本?楊貴妃為什么要去日本?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楊貴妃古代唐朝時期的一位美人,當時的唐朝雍容華貴,人們過著樂觀,充實,慵懶的生活,唐朝時期中國的經濟是達到了極盛。熱人們簡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在這種經濟情況下,唐詩也興起了。以李白,杜甫為首的一批文人墨客也是獨領風騷。那么,說回楊貴妃,小編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問小編楊貴妃為什么去了日本?楊貴妃是怎么到了日本的?其實,小編覺得應該是楊貴妃跑去日本避難了,具體的一起來看看吧! ![]() 民間傳說,楊貴妃并沒有在馬嵬坡被縊死,而是東游到了日本,這個傳說可能與日本凈琉璃的演出有關。凈琉璃是日本的一種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說唱形式,經常作為木偶戲的腳本。最初只是在四弦琵琶的伴奏下說唱,自16世紀末增加木偶戲以來,凈琉璃得到了充實,增添了最初簡單說唱所沒有的戲劇特色,內容包括忠孝節義、復仇、愛情和宗教傳奇等題材,對話和描述性的解說日趨重要。由于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許多中國的歷史故事傳入日本,也成了凈琉璃表演的腳本素材,因此在明歷寬文時期(相當于我國清代的順治后期與康熙初期)就出現了如咸陽宮、王昭君、楊貴妃故事這樣的凈琉璃腳本。其中的楊貴妃故事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在一些純粹日本故事的腳本中也有其影子,而且還與日本的神話相聯系。 唐玄宗 現在東京大學圖書館尚藏有一個《玄宗皇帝》的凈琉璃正本。該本刊于日本寬文三年(清康熙二年,1663),封面標題為《玄宗皇帝》,內題則為《楊貴妃物語》(物語即故事)。由六段曲組成,這六段的本事梗概為: 一、玄宗在三千宮女中最愛楊貴妃,但到底把虞氏君(這是日本人虛擬的人物,大約原來是地位高于楊貴妃的寵姬,不見于中國歷史記載)和楊貴妃哪一個擺在第一位,大費躊躇,后來因楊貴妃出身微賤,而與虞氏君并列第一。貴妃之兄楊國忠遂因此而專橫跋扈,忠臣司馬頓(此人也不見于中國載籍)積怒在胸。 二、司馬頓勸諫玄宗無效而去國,安祿山見此,遂高舉叛旗,平時憎恨楊國忠驕橫的人皆應之而起。 ![]() 三、玄宗離都城出走,楊國忠亡,楊貴妃死。玄宗悲嘆中在蜀山筑草棚而居,七千八百歲的仙人東方朔前來勸慰(東方朔實為西漢武帝時人,距玄宗時不過七八百年,這里夸張十倍)。 四、仙人為玄宗四處尋覓貴妃魂魄,結果在日本的熱田遇到。熱田太神就是昔日的楊貴妃,今居于日本的秋津島,說還要再來中土。玄宗親近白樂(疑即白樂天——白居易,說書人把《長恨歌》的作者也牽扯到故事當中了),并聽從其意見,準備將天下事托于司馬頓,派使節前去召喚司馬頓。安祿山斬了使者之首,但是該首級仍然將玄宗的綸旨傳至司馬頓處。 五、司馬頓在楊貴妃和楊國忠死后,仇恨都已消解了,出于對皇帝盡忠的緣故,聽從長子くわくれん(這是日本藝人臆想的名字,由于一般藝人文化程度低,不可能想象出更多的用漢字表示的人名)的意見,欲招名叫大相夫(しゃぅふ)的勇士為自己的幫手,但該勇士卻在安祿山處,くわくれん遂前往討取。安祿山設置關所來防遏司馬頓軍,不料其裨將さこく卻落在自設的陷阱里,叛軍于是敗亡。 六、要之,在安祿山敗亡處,司馬頓宣稱軍法從事是唯一的結局,遂攻取安祿山,令其自盡。玄宗皇帝于是復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由于白居易《長恨歌》的渲染,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學藝術的再現素材。由于中日之間綿延不斷的文化交流,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也幾乎家弦戶誦,楊貴妃的故事同樣為東瀛百姓所熟悉。凈琉璃正本《楊貴妃故事》就是據《長恨歌》而創作,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另一種文學形式謠曲也已經有了《楊貴妃》這樣的曲目存在。但是任何文學故事移往他國,總要有點變形,甚至本土化。所以有七千八百歲的東方朔出現,還有中土所無的虞氏君、司馬頓父子、勇士、裨將等角色來助興。更有楊貴妃變成熱田大神的幻想,這是平民百姓不愿理想人物死去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因此在日本的熱田地方至今還有楊貴妃廟。但是凈琉璃腳本中最早說唱楊貴妃的還不是這部《楊貴妃故事》,在這之前的萬治三年(清順治十七年,1660)刊刻的《くわてき船軍》也是有關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題材。該腳本以司馬頓之子くわてき為主角而展開,敘述玄宗借返魂香之力與楊貴妃會面,玄宗之皇后虞氏君一點妒心也沒有地將貴妃現身的形象畫了下來,并把畫像送與玄宗。在該曲的第四段,當唐玄宗燃起返魂香時,死去的楊貴妃現出原身,并宣稱:“我的真身是大日如來,垂跡是熱田大明神,今化身為楊貴妃。”雖然《楊貴妃故事》與《くわてき船軍》并非毫無關聯。但是由于兩個腳本的構想全然不同,不能說后者一定是受前者的影響而出現的。凈琉璃的腳本是給木偶戲作演出用的。日本的木偶戲在演出機巧方面十分高超,如本曲中仙人飛來,被砍下來的腦袋還能傳達綸旨,安祿山自刎后還能自己授首于司馬頓,都活靈活現地表演出來。 ![]() 《楊貴妃故事》并非同類故事的終點。日本享保八年(清雍正元年,1723)豐竹座上演的《玄宗皇帝蓬萊鶴》的第四段中,有玄宗借東方朔的仙術與楊貴妃相會的場面,雖與《楊貴妃故事》腳本無直接關系,但描寫安祿山如何滅亡方面卻是受其影響不少。此外,《楊貴妃故事》也給后來土佐少掾所作的《唐玄宗》不小的影響。 由于日本的凈琉璃與其他文學藝術形式不斷有楊貴妃的形象出現,尤其是將楊貴妃當成是熱田大明神的化身,所以使有些人產生了錯覺,以為當年楊貴妃并沒有死,而是避地到了扶桑。來源: www.ws46.com |
上一篇:王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