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3)
|
在理財市場上,銀行理財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都是規模最大的。不過,這樣的日子恐怕會一去不復返,因為公募基金已經迎頭趕上,在規模上超過了銀行理財。而銀行理財卻是止步不前,甚至還在倒退。這說明有不少人已對銀行理財失去了興趣,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很多人不買銀行理財了?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銀行理財的規模為25萬億左右,比上年末減少了2萬多億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超過27萬億元,這是有數據記錄以來公募基金的規模首次超過銀行理財。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里,銀行理財的規模一直都在下降,從29萬億元降到25萬億元,減少了4萬億元,說明有不少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不再購買銀行理財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首先,就是銀行理財自身的問題。在過去幾年里,銀行理財出現的最大變化,一個是凈值化,一個是去剛性兌付,還有一個就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接管銀行理財的發行和管理工作。 凈值化就是把銀行理財轉變成凈值型產品,收益全看理財產品的凈值漲跌。去剛性兌付就是去除保本銀行理財,讓銀行理財都變成非保本產品。而在各家銀行紛紛成立理財子公司后,大多數銀行理財的發行和管理都是由理財子公司來做了。 這幾大變化,使得銀行理財的風險出現上升。比如,去剛性兌付,把保本銀行理財驅逐出市場,只留下非保本理財,本身就會增加銀行理財的整體風險。凈值化則會增加銀行理財的收益波動,同樣會增加風險。 正因如此,銀行理財就變得更容易虧了,哪怕是以前很少見到歸屬的中低風險理財,也都不那么保險了。要知道,銀行理財一直都是以“穩”字當頭,一旦失去“穩”字,它也就沒什么優勢可言了。(www.ws46.com) 另外,銀行理財的風險增加的同時,收益卻在不斷下降,平均收益率最低已經降到了2.3%,這樣的收益率還不如存銀行、買國債劃算,還不用擔心會虧錢。雖然新的一年里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有所回升,但仍然處于歷史最低附近。 風險提升沒能令收益上升,反而讓收益下降,這樣的銀行理財自然會遭到很多人棄購。
其次,就是市場的原因。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并不完全是銀行或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責任,也有市場因素的影響。因為銀行理財主要投資的市場就是債券市場,受利率下行的影響,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也是在不斷下降。 另外,銀行理財在完成轉型之后,又剛好遇到了一輪債券市場的大熊市,導致銀行理財出現大面積破凈,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的信心,至今都還沒能完全恢復過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買銀行理財了。 再次,就是競爭對手表現更好。如今的理財方式有很多,就算不買銀行理財,也有其他選擇。在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時,也就沒必要繼續堅守了。 就比如公募基金,在銀行理財轉型初期,規模還不及銀行理財的一半,可短短幾年就實現了對銀行理財的超越,顯然公募基金的表現明顯比銀行理財要優秀得多。 總之,銀行理財的客戶流失,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銀行理財若想要改變現狀,除了自身要有所改變之外,恐怕還得讓投資者重拾對銀行理財的信心才行了。 |
上一篇:央企重組股票一覽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