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東吳重臣張昭是一個怎樣的人?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總感覺張昭在東吳的存在感不高,但他卻是東吳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張昭早年跟隨孫策,孫策及其重用張昭,據說文物之事都會委托于他。后來張昭輔佐孫權,幫助孫氏立足于江東,可以說張昭是孫吳元老級的人物。孫權當年曾準備設立丞相之位,朝中官員都推薦張昭,但孫權并沒有采納,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據說孫權覺得張昭為人過于剛直,所以才不用他,那張昭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孫策創業時,張昭擔任的是長史、撫軍中郎將,總管文武之事,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臨終前將19歲的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孫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公元222年,孫權正式稱王,并將丞相一職委以此前并無太多優異表現的車騎長史。三年后,丞相病逝,他又將另一大臣提任為新丞相。實際上,在這兩次任命狀尚未公布前,眾多官員都推舉張昭為相。孫權卻從來沒有采納,堅決不讓張昭當丞相。 張昭輔佐孫權36年,雖然有的極高的聲譽,但卻并未擔任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職務。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孫權初掌大權的幾年里,張昭不僅總領府署的大小事務,對近乎罵諫的直言,孫權盡管憤憤不平,卻往往一笑而過。 ![]() 孫權喜歡操弓馳馬,同野生猛虎一對一。去打獵時,常常騎著馬射老虎,老虎也常攀住馬鞍。張昭毫不留情地指責孫權,承繼父兄偉業,理應厲兵秣馬,劍指中原,豈能“馳逐于原野,校勇于猛獸”,一旦有失,豈不淪為天下笑柄?孫權聽完后,連連向張昭道歉,但還是不能罷手,就命人打造“射虎車”,將四壁封死,只留下一個方口用于射擊。有時遇到野獸舍命撞車,隨從看得膽戰心驚,孫權卻樂在其中。張昭認為此舉太過荒唐,一次次疾言厲色地直諫,孫權卻笑而不答。 除去狩獵,孫權還有一大嗜好,就是聚眾飲酒。有一次,孫權在武昌的釣臺邊上聚眾歡宴,酒醉后的孫權讓人用水灑向群臣,嘴里還不停地說:“今日大家暢飲,一定要不醉不歸,都要醉入水中哦!”這時的張昭一臉嚴肅,一言不發,不一會兒就拂袖而出。孫權于是派人招呼張昭回來,傳話給他:“大家一起高興,您又何必發怒呢?”張昭回答:“從前紂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飲,當時也以為只是高興而已,可是后來呢?”孫權聽后頓時醒悟,趕緊撤了宴席。 類似這樣的頂撞之事,張昭做得還真不少。 ![]() 稱帝后,孫權的控制欲極度膨脹,聽不得絲毫逆耳忠言。即便如此,張昭還是我行我素,每次上朝都敢于挑釁孫權的權威抉擇,常常“以直言逆旨”。到后來,孫權一聽張昭求見,直接贈以閉門羹。 公元232年,孫權誤信公孫淵的花言巧語,幻想同遼東聯合,夾擊魏國。正當孫權對滿朝文武憧憬北伐滅魏,一統天下時,張昭突然站出來打斷孫權,斷言公孫淵為人狡詐,不可輕信,吳軍若貿然出動,必定損兵折將,有去無回,到頭來只能是自取其辱。 孫權尚在美夢中,突然被踹醒,自然怒不可遏,甚至拔出佩刀,指著張昭吼道:“吳國士人入宮則拜見我,出宮則拜見先生,我敬重你可以說是已經到了頂點了,你竟敢屢次公開抵觸我!” 張昭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望著孫權,語重心長地說道,老臣本來可以一言不發,安享晚年,只是“太后臨崩,呼老臣于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說完,張昭滿是褶皺的臉上老淚縱橫。孫權當即擲刀于地,撲向張昭,相擁而泣。 盡管如此,孫權還是不顧張昭的善諫,遣使遼東。結果公孫淵臨陣倒戈,斬殺吳使,令東吳在與魏國的博弈中陷入被動。張昭一氣之下,掛印回家了。孫權多次派人前去撫慰張昭,張昭拒不復出。一怒之下,孫權決定采取非常措施。他聽說古人有放火燒山以求賢才的先例。于是命人焚燒張府的大門,可張昭卻把門關得更緊了。無奈之下,孫權令待命已久的救火隊極速滅火,然后親自登門扶起張昭,并用御車將其載回宮中。 ![]() 聰敏的孫權當然知道張昭這么做是為了江山社稷考慮,不過,身為君主的他總是這么被人犯言直諫,心里自然很不痛快。可是,張昭卻全然沒有考慮到孫權的感受,依舊以老臣自居,繼續將孫權視作小孩子加以指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帥大軍南征,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企圖迫降孫權。這時的張昭明顯懷有私心,以他為首的多數大臣堅持主和論,也就是想通過讓孫權投降的辦法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這一做法完全違背了孫權的意志,徹底激化了少主與權臣之間的矛盾。于是,孫權在魯肅和周瑜等主戰派的支持下,采取了聯劉抗曹的重大決策。赤壁一戰,終將曹軍殺得灰飛煙滅。對于張昭來說,這一勝利實際上也宣告了他輔政時代的結束。 赤壁之戰后,出于顧念老臣兼及維穩的考慮,孫權對張昭并未下狠手,仍讓他以綏遠將軍、由拳侯的名義繼續留在東吳的核心領導層中。久經風浪的張昭當然知道這種做法就是讓自己“被和諧”,于是也就淡然退出。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這種明智的舉動很是讓孫權滿意,君臣相安的局面一直維持到了張昭離世。 公元236年,81歲的張昭與世長辭。孫權素服臨吊,親賜謚號“文”,并感慨道:“孤雖貴為天子,但與張公言,卻不敢肆無忌憚。”事實印證了一切,張昭死后,孫權迅速陷入妄自尊大的深淵,從一位年輕的賢君,淪為“果于殺戮”的魔王。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