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秦國滅亡時為什么沒有出兵?軍隊都去哪里了?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秦國是中國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朝代,當時的秦國等級制度森嚴,而且,國風非常強勢威望。秦國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國史上第一位自稱是皇帝的國軍,關于秦始皇的討論也是一個持久的話題,秦始皇的功與過都是當時社會的產物,秦國最后也是走向了滅亡,有人也在問,當時秦國滅亡為什么沒有出兵呢?軍隊都去哪里了?具體的小編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來看看吧! ![]() 秦始皇完成中原統一后,大規模的用兵有兩次,一次是抗擊北匈奴,派出三十萬大軍,一次派出六十萬大軍抗擊南越。 在秦漢時代匈奴一直是中原的最大威脅,他們軍事力量強悍,而且善于掠奪,對關中地區威脅而很大。秦統一六國之后,第一個要解決的卻并不是匈奴,而是尚處于新石器時代、對中原威脅極小的南越,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秦始皇對南越的重視遠遠超過對匈奴的重視? 秦始皇崇尚法家,他是用嚴刑峻法得以立國,法家是嚴肅而瘋狂的,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始皇認為南進北擊無限擴大疆域是自己的使命。 這就涉及到個人的治國理念,秦始皇的治國理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然而第一次征服南越的秦軍卻以大敗告終,秦軍統帥屠雎也戰死了。 嶺南是個死地,不熟悉地形、不適應氣候的秦軍在那里無疑是闖入地獄之門,而窮山惡水的人民又善于打游擊戰,所以秦軍不是其對手。 秦始皇在嶺南一戰中也總結了教訓,他實行了移民和長期駐邊的戰略,也就是第二次南征,這次去的將領是我們的熟人——趙佗,后來自立為王,成越南的祖先。 當時秦始皇派任囂、趙佗去是想邊打邊駐守,邊駐守邊打,所以秦軍打贏后直接駐扎在那里不走了,因為趙佗一旦撤離回國,百越族就會重新占領三郡,那么多秦軍將士的血就會白流。 我們可以推測秦始皇給任囂、趙佗以特殊的詔命,所以一直到秦朝滅亡,這六十萬大軍仍然沒有回來援助秦軍的意思,而是心安理得的在廣西筑起秦城,沿廣西三江至廣東南雄一線布防,看起來要長長久久駐扎在這里。 任囂作為最高的軍事統帥在彌留之際囑咐龍川令趙佗“休息其民,姑待諸侯之變。” ![]() 最高的軍事統帥都這么說了,普通的秦軍士兵是怎么想的?他們都是秦人,秦國還有他們的父母妻兒,他們難道不想回來救國嗎?就眼睜睜地看著秦國滅亡? 這五十萬秦軍表現得異常平靜,沒出現嘩變,安安靜靜地幫趙佗筑城,當漢朝與南越國發生軍事沖突時,這座城墻讓漢軍舉步維艱,可以說趙佗深謀遠慮,早就想與中原王朝對抗了。 那么我們推測只有一種可能性,趙佗想稱王,甚至稱帝。 趙佗當時割據的地方僅限于三郡,他也沒趁機北上爭奪地盤,如果他有野心可以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直接北上,沒準還能弄個皇帝當當,他沒有這個實力嗎?當然不是。 在筆者看來趙佗是個聰明人,任囂死的時候可能告訴過他,與其去北上送死,不如占山為王,嶺南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即使中原派出六十萬人馬,可能也有去無回,所以占據這里可以世世代代享有太平。 人光有野心不行,還要有與野心相匹配的才華,趙佗見過秦始皇的英明神武,他在趙佗心里一定是一個偶像一樣的人物,想要超越秦始皇?趙佗做不到,所以不如割據嶺南稱南越王,因為他只有這么大的能力。 后來漢朝建立,趙佗依舊安靜地在嶺南駐守,呂后當權時期,趙佗跟漢朝關系惡化,他自封帝號。 漢文帝即位后,趙佗去帝號向漢稱臣。 趙佗的舉動說明了他滿足于越南三郡,對中原地區沒興趣,那么我們不由推測另一種可能——趙佗在執行某種秦始皇親自囑咐的特殊使命。 秦始皇是個偉大的皇帝,他的胸襟超出我們的想象,他所做的事情不是為了鞏固帝位,而是為了華夏族世世代代的興旺與繁榮。 嶺南是蠻荒之地,不好教化,與中原文化脫節,秦始皇讓趙佗駐守嶺南,是為了讓長期游離于中原文明的南越地區徹底并入華夏。 南越的秦軍即使在秦朝滅亡后,還幫助秦滅了幾次叛亂,他們代表的是秦朝的軍隊,他們執行的是讓蠻夷融入中原文明的特殊使命。 ![]() 想到這里,我們不由被秦始皇的戰略眼光和寬廣的胸襟所感動,歷史上黑化秦始皇的很多,但他確實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一帝。 公元前一百一十三年,南越國第四代君主主動拿著地圖來覲見漢朝皇帝,請求并入漢朝。(www.ws46.Com) 從此以后,南越徹底并入華夏。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9156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