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6閱讀(2)
|
最近,一段視頻引起了社交媒體的熱議——當我國航天員降落回地球時,需要被抬著走離開飛船。與此相比,1969年美國阿波羅宇航員薩姆·錢德拉( Sam Chandler)登陸月球后仍然能夠自由行動,甚至做了幾個側面跳。為什么這兩種情況存在如此大的區別呢?
這種區別實際上可以歸因于兩種航天器降落方式的不同:美國的阿波羅宇航器使用的是“鳥式”降落方式,而我國的航天器則采用的是直接著陸的方式。具體來說,美國的阿波羅宇航員使用一個即將降落的模塊,它不僅具備緩沖能力,還為宇航員提供了空氣帶來的額外支持,因此在著陸后,航天員可以利用模塊的重心自由移動,減少重力對他們肌肉和關節的沖擊。而我國的航天員使用艙內著陸模塊,在著陸后,艙內著陸模塊會輕微地彈跳,但是仍然不能完全緩沖沖擊,需要把航天員抬出航天器。這也是為什么在航天員重返地球時,會有一位醫生在現場,以確保航天員安全和健康。
另外,阿波羅宇航員實施高度訓練以提高身體素質,包括進行低重力模擬和物理鍛煉等。在宇宙艙內,他們還會運動、伸展肌肉,這有利于維持身體的適應性,減輕長時間空間旅行對身體的摧殘。此外,阿波羅宇航員有可能在月球表面遇到不可預測的情況,因此他們需要保持既靈活又強壯的身體狀態,以自如地應對意外情況。
相比之下,我國的載人太空計劃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項目,盡管在進行太空航行時,載人航天項目進行了長期的測試和演練,但就像其他新興行業一樣,在保持相對安全的同時,優化細節和體能訓練上仍有待改進。此外,由于太空時間較短,因而我國航天員無法進行太多的鍛煉和訓練,這也導致了航天員下艙后身體素質并不理想。
總的來說,美國阿波羅宇航員和我國載人航天員所經歷的經歷和所在的航天器的下落方式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了兩種類型的航天員在重返地球后身體狀態存在明顯的差別。不過,載人航天項目在這方面是不斷努力進行改進的,相信隨著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航天員未來會越來越強壯,并能夠在重返地球后自如行動,展示航天員所具有的優秀身體素質。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