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在《史記》中蕭何張良是世家,為什么韓信列傳呢?
發布時間:2025-10-26閱讀(3)
|
說到在《史記》中很多人都知道的其實關于人物的記載還是非常的有話說的,而且也分得非常的清楚了,最近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在《史記》中蕭何張良是進入了世家的,但是作為韓信來說卻只入了列傳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跟隨小編來揭秘看看吧! ![]() 這個問題往小了說,是因為《史記》的體例標準,以及這三個人對大漢的功業有別,結局不同。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包括12篇本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8篇書,10篇表。本紀記載帝王,世家講述諸侯,列傳敘錄人臣,書用來記錄禮、樂、歷法、天文等。 蕭何在漢高祖劉邦最初起事時就跟上了,而且家族中一共有十來個人都在營中。 盡管蕭何是文臣,沒有在戰場上拼過命,但每當劉邦在前線打仗時,他總能想辦法把糧草籌集起來并運送到前方。一旦戰爭慘烈軍隊損減厲害,他還能想方設法找到吃糧人及時充實到軍營。 特別是在韓信的事上,蕭何的作用更是明顯。當劉邦在軍事上處于絕對劣勢時,蕭何月下追韓信,給漢王保住了一個軍事奇才,扭轉了楚漢相爭的乾坤;當韓信要“造反”時,又是蕭何設計拿下了韓信,解除了高祖的心腹之患。 憑著這些,蕭何在大漢建立后,被封為酂侯,做了相國,而且幾代受到恩封。故而,蕭何收入世家天經地義。 張良本是韓國貴族。秦滅韓國后,張良曾刺殺秦始皇未遂。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張良懷揣《太公兵法》,帶著一支隊伍,投奔了劉邦。 在之后的時日里,張良成了劉邦的福星。鴻門宴上幫助劉邦免了一死,楚漢相爭中出謀劃策功不可沒,大漢初建時進諫高祖穩定人心。高祖劉邦夸贊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而且,張良一不貪財,二不戀位。漢朝建立,分封群臣,他只要了留侯的名號,沒受封邑,不求高官,揚言“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張良知進知止,終得善終,入世家自然名正言順。 韓信,雖然祖上也曾是貴族,但早已沒落。受過胯下之辱,當過逃亡之卒。先從項王,后投沛公。盡管楚漢相爭中功勞卓著,但是,卻竟然說漢王只配帶兵十萬,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 本來說好合圍項羽,卻敢放高祖鴿子;趁著高祖讓他去攻打霸王,卻討價還價索要封王。本已功高蓋主,再加居功自傲,直接導致了被夷三族。 韓信對大漢雖說也是功勞顯赫,但是,最后卻是想“謀反”而被誅殺的罪人。說實話,把他放到“列傳”里,已是司馬遷膽大妄為,放進世家,那就是奢望了。 ![]() 這個問題往大了說,就涉及到了司馬遷的歷史觀。 《史記》被后人稱為“不虛美,不隱惡”的“信史”。這一稱譽沒有溢美之詞,是實打實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充分表現了他“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武力征天下”的歷史觀。他把楚漢相爭的失敗者——西楚霸王項羽,放到了本紀里,把被絞殺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放到世家里,把大漢定為謀反罪臣的韓信,放到列傳里。 這些人雖然都是失敗者,但他們都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司馬遷在《史記》中既記錄了他們的覆滅,批判了他們想通過武力征服天下的錯誤做法,表達出自己以文化人的思想,也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歷史功績。 司馬遷的《史記》也表現了他“秉筆直書的史心本色”。盡管他是漢朝人,但他沒有過度美化漢朝統治者,在相關篇章中,司馬遷寫了漢高祖劉邦身上的流氓習氣、無賴特點、自私本質,可以說一點都沒留情面。后世的史書就不敢這么寫了。 但司馬遷畢竟是世代史官的家族之人,懂得春秋筆法的重要性。于是在《淮陰侯列傳》里暗示了他對韓信造反的不理解,以及對他的同情。 司馬遷當然可以把韓信放到世家里去寫,這方面也不是沒有先例,《陳涉世家》里寫的陳勝吳廣就是。 他把韓信安排到“列傳”,是想讓我們在對比中懂得,“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是很難避免的,所以,越是在打天下時功勛顯赫的人,越要懂得謙恭自守,功成身退。即使你沒有非分之想,也很容易引人猜忌;如果你不知進退,極可能惹火燒身。 ![]() 盡管有人說,歷史像一幅油畫,遠了才清晰,近了反而模糊,但是通過歷代先賢留下的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史官的良心與自覺。 今天我們讀歷史,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之前發生過什么,甚至只為了窺探一下古代帝王宮廷的奢靡生活和權力之爭。而應該以史為鑒,以古鑒今,跨越千年,對話古人,借助歷史的經驗,走好未來的道路。 |
上一篇:西天三大佛祖分別是誰?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