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繁星》原文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 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門。每晚我打開后門,便看是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 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 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puxuewang.com〗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本詩作者巴金。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會寫:半、明、半、昧、靜、寂、霎、眼、星、群、密、布,掌握字詞的音、形、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探究,品味散文的語言美,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欣賞文中描寫的觀看繁星的情景,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的聯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恰當的表達感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2)向學生提供有關資料,以便學生正確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二、導入新課:
作者熱愛大自然,對夜空繁星的情景進行了觀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寫觀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讓我們來仔細研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根據文后“探究練習一”第一句,理清課文結構。
(學生先個人思考,然后討論發言)
參考意見:
第一部分(第1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憶“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學生將第3,4段內容分開為“在海上的每一天觀看的情景與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與感受”,也應加以肯定、認可)。
2、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繁星進行了觀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達了這些感受?(學生先用鉛筆在文中劃出有關語句,然后與前后左右同學探討交流,準備在全班發言)
參考意見:

“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
“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話。”
“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那四顆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幾顆……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們說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參考意見:
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的表達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是為了突出他看繁星時溫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和諧的感受,它們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減。
四、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1. 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2. 揣摩語言并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通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并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五、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