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這兩天,發在中國播音主持網的《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文,在網友中炸開了鍋。這些讀音真的都要改過來嗎?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今天在接受采訪時稱,總體來講這是條“假新聞”,請不要擔心。
他指出,這則“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后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征求意見稿》一樣,也許擔心的“讀音改動”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文中,到底羅列了哪些字讀音的修改?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云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注: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于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類似的還有不少,如下:“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

該文還羅列了一堆這樣的例子——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范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比如道別的時候。經常說的“拜拜”(bái bái)。“拜”,《現代漢語詞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確鑿(què záo),原讀音:確鑿(zuò)。后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

蕁(qián)麻疹改為蕁(xún)麻疹。

“呆板”本來讀 ái bǎn,但是后來為了尊重大眾的習慣,所以從 1987 年開始,這個詞的讀音更改為 dāi bǎn。

鐵騎(tiě jì)是古代發音。“騎”字在類似動詞詞義時讀 qí ,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 jì。輕騎,車騎,驃騎。
不過,現代全部都讀 qí,jì 音已經取消了。新版新華字典這個字就只有 qí 一個讀音。(舊讀“j씓jí”,2005 年起,統一廢“j씓jí”讀“qí”,詳見《新華字典》第 11 版)

“說服”的漢語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第 6 版 )的條目(第 1225 頁)
“說”字有四種讀音。
一是讀“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釋,解說;2. 告訴,講話;3. 言論、主張(作名詞,如“學說”“歪理邪說”)等等。
二是讀“shuì”,意思是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比如“游說”。
三是讀“yuè”,作“悅”的通假字。
四是讀“tuō”,作“脫”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種讀音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十分少見。
誰,何也。
從言隹聲。示隹切。《五音集韻》:是為切;《玉篇》是推切。依歷史語音系統推導,則正音當為“shuéi”,簡寫作“shuí”。
因發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丟失,又多轉變為“shéi”,反向影響,定音從俗,故字典中兩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為主。
“shuí”為讀音,多見于莊重場合和極富感情的詩朗誦中;“shéi”為語音,較生活化,多見于影視劇節目和日常生活中。
唯(wěi)唯(wěi)諾諾改為唯(wéi)唯(wéi)諾諾。
靡(統讀mí):“靡靡之音”一詞中曾經讀作mǐ。

簞食壺漿,《現代漢語詞典》第 5 版注音 dān sì hú jiāng ,第 6 版注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橙,統讀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從,統讀 cóng,取消 cōng(從容);
脊,統讀 jǐ,取消 jí(脊梁);
跡,統讀 jì,取消 jī(事跡);
績,統讀 jì,取消 jī(成績);
框,統讀 kuàng,取消 kuāng(門框);
拎,統讀 līn,取消 līng(拎東西);
澎,統讀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繞,統讀 rào,取消 ráo(回繞);
往,統讀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尋,統讀 xún,取消 xín(尋思);
蔭,統讀 yìn,取消 yīn;
咱,統讀 zán,取消 zá(咱們);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讀 zuō,其他場合都讀 zuò,即取消 zuó(作料)和部分詞語中的 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有網友看完這些,覺得以前語文老師正過的音都是淚啊!
針對該文,《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指出,這是條“假新聞”,請不要擔心。“這則“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
他指出,《征求意見稿》是在教育部網站上公開發布的,已經快3年了,有人期待,有人議論,希望有關部門加快工作進度,或做出相關說明。現在人們對基于《征求意見稿》的“假新聞”議論紛紛,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社會各界對《征求意見稿》的態度。這些意見有關方面是應該聽取的。
黃安靖表示,在仔細看過這個《征求意見稿》后,發現其中確實有許多地方是值得“議論”的。比如“粳米”的“粳”本讀“jīng”,絕大部分人也是這樣讀的,但《征求意見稿》中審為“gēng”,網友意見很大。
這應該是“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審音依據”的。普通話的語音系統的確立雖然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基礎,但普通話推廣已經有好幾十年了,已經成為一個有別于任何方言的博大精深的系統,語音、詞匯、語法都按照自己的內部規律發展演變。對普通話進行審音,還堅持“北京人讀啥音就審定為啥音”,是否合理?這是學術問題,意見可能還不統一,大家可以討論。
再如“紀”作姓用時本讀jǐ,《征求意見稿》把這個姓審為jì,網友意見也很大。有人說他就是這個姓,一直讀jǐ,這不是讓他改姓嗎?還有,“戛納電音節”的“戛”到底如何讀?“戛”本讀jiá,但這與“戛納”的法文Cannes讀音不合。這個字的讀音是應該審的。建議審為gā,專用于“戛納”。
古詩詞的讀音改了,不押韻了,怎么辦?黃安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差異實際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
舉個例子: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把“斜”讀為“xiá”似乎就押韻了。但西安人杜牧真的會把“斜”讀xiá嗎?這就又需要一番嚴格的學術考察了。
黃安靖說,從古音到今音(普通話)的變化原因和規律十分復雜,“很多古音都已經發生變化了,為何只改韻腳?實際上是改不勝改的”。從語言的統一規范來說,“從古不從今”的原則更為合理。
他認為,語言也是約定俗成的,對于一些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讀音變化,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做出適應與調整。
比如,“說服”的“說”,中國大陸大部分人讀為shuō,“因為都這樣讀,就應該以它為標準音。而且原先shuì這個讀音的含義‘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和shuō這個讀音中‘解釋,解說’的含義是有聯系的,因而這個字統讀為shuō,是符合語音發展規律的。”
上一篇:瓔珞怎么去世的(薨逝中的薨)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