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嗎(語文知識關于左)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一、關于“左”“左”字在古籍里,大致有以下幾個義項,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嗎
一、關于“左”
“左”字在古籍里,大致有以下幾個義項。
1.面向南時,東的一邊為“左”。《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干中計》:“干到江左,必要成功!”,這里的“江左”即江東,地理上古代以左為東。
2.偏,邪,不正派。我們的古人有崇右貶左的觀念。如“旁門左道”(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也借用在學術上),“歪門邪道”(比喻不正當的途徑或壞主意);在行握手禮儀時,忌諱用左手,不然,人們會認為那樣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就連外國一些國家的人們也“貶左”,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是用來洗浴或者上廁所時拿手紙的,如果用左手和他人握手會被認為是粗魯的表現,尤其是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在跟這些國家的人打交道時要特別注意。
3.貶謫,從朝廷下放到地方為官。如“左遷”,意為貶官、降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4.錯誤,荒謬;與眾不同,異于常規;部分或全部不同。比如:你想左了,左脾氣、左性(性格固執,遇事不肯變通),意見相左。
5.證據,證人。《漢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六》:“廷尉定國考問,左驗明白。”(廷尉于定國審訊取證,證人證明)。
6.進步、革命的派別或思潮。如:中國左翼作家聯盟(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領導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其旗幟人物是魯迅)。7.御者,趕車的人。《詩·鄭風·清人》:“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清邑的將士們左轉身、右拔刀,軍中好像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斗準備)。
8.古代乘車時,以左邊的座位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表示尊敬。《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魏公子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子上的左邊位置,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先生)。
9.姓。據史籍《姓考》及《呂覽》記載:“古有左國(在今山西呂梁方山),以國為氏,黃帝臣左徹為其后。”,以故左氏族人多奉左徹為其姓始祖。
二、關于“右”
1.會意字。許慎《說文解字》:“右,手口相助也。”從口,從又(手),口手并用幫助別人,這個意義,后寫作“佑”。如:天佑中華(上蒼會保佑中華民族的)。
2.面向南時,靠西的一邊,即西方。地理上,古代以右為西。如:江右三大家(清朝中期文學家蔣士銓、袁枚和趙翼),因為他們的創作活動都在長江下游以西,故名。
3.古代以“右”為尊,為高,為上。如:名門右族(有聲望的世族之家)、無出其右(沒有能超過的、比得上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4.尊崇,崇尚。如:“右賢”(尊崇賢能)、“右文”(尊崇文治)、“右武”(尊崇武功)。
5.政治上、思想上屬于保守的或反動的。如:右派(在政治、經濟、社會改革等方面,主張維持現狀,反對作激烈變革的一派)、右傾(在政治思想上,認識落后于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變化、前進,甚至違背客觀發展規律的傾向)。
6.姓。彝族姓,全國不足千人,重慶、湖南較多。
三、關于“左右”
“左”和“右”兩個單音節詞組合在一起后,構成了一個雙音節詞,其常見的意義和用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左和右兩方面,反正,橫豎。如:左右為難(形容不管怎樣做都有困難,指處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紅樓夢》第一一三回:“左右我們丫頭們更算不得什么了!”
2.幫助,輔佐。《易·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大臣輔助帝王治國,要像自然界中的天與地一樣和諧相宜,這樣才能支配黎民百姓)。
3.身邊,在帝左右。《戰國策·趙策》:“太后明謂左右。”(趙太后明白地對身邊的人說)。
4.對人不直呼其名,而稱“左右”以示尊敬,信札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史記·報任少卿書》:“是仆終以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因而使我終生不能向您抒發胸中的憤懣)。
5.用在數量詞之后表概數。王充《論衡·齊世》:“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強老壽,百歲左右。”(一般的說法認為古代的人身材高大,面目姣美,身體強健,壽命很長,能活一百歲)。
6.支配,控制,操縱。《國語·越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支配)。
(作者:田貴書)
#立德樹人育賢#?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43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