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公元1900年6月21日( 庚子年五月廿五),八國聯軍進攻大沽炮臺,中國清政府發布詔書,號召全國軍民與西方侵略者們“一決雌雄”。后來,這份詔書一般稱為“宣戰詔書”,也被稱為《萬國宣戰詔書》。
這份詔書是慈禧授意,清廷以光緒皇帝的口氣寫就的,但是,具體執筆之人肯定不是光緒,而是清廷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翰林們。這份詔書文辭穩重,表達清晰,代表了大清朝最高的文言表達水平和書面語言成就。這份詔書的文辭,既有厚重的文言風雅,又可以窺見現代漢語的初露端倪,,是我們學習語言的上佳材料。尤其是名詞近義詞連用、動詞近義詞連用和形容詞近義詞連用,這道圣旨中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現代漢語詞匯,比如,約束、勒索、遷就、欺壓、神圣、仇怨、焚毀、屠殺、保護、保衛、解釋、感激、要挾、看管、恫嚇、猖獗、震動等等。
時隔122年,今天的人讀這份詔書面臨著不小的語言難度,今天從語言的角度,對這份宣戰詔書的詞句進行解讀,幫助讀者們讀懂這份詔書,也重歷一遍這段驚心動魄,晦暗不明,又混亂不堪的國家歷史。

這份詔書背后真正的主宰者就是慈禧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范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占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圣。我國赤子,仇怨郁結,人人欲得而甘心。此義勇焚毀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杜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老太太不管是眉眼之間,還是嘴角之間,都透露著一股子煞氣,處處散發著老娘不是好惹的氣息
1、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
朝:朝代,此處指的就是大清朝。
數:若干,形容詞。這里的“數”用的并不好,雖然我們經常說“數年”,但是,僅限于單獨這么去說,不會去說二百數個這種表達的,這里可能是唯一的一個特例。這也說明了我們的漢語表達是多么主觀的一件事情,雖然漢字已經使用了三千多年,但是,我們的語法一片空白,從來沒有規范這門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文字的使用規則的進行規范的知識和書籍。
深:深厚的,形容詞。
仁:仁愛、博愛,名詞。
厚:豐厚的,形容詞。
澤:仁澤、恩惠,名詞。
凡:凡是、只要,從屬連詞,引導條件狀語從句。
遠人:遠方來的人,外族人或外國人。
來:來到,動詞。
中國:注意,這里的“中國”并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中國”,而是“國中”的意思,我們現在的國號“中國”是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之后才出現的。
者:…者,即,…的人。
列:諸位、眾位,形容詞。
祖:先祖、先代,名詞。
宗:祖先,名詞。
罔:無、沒有,否定副詞。
罔不:雙重否定,用來加強肯定語氣。
待:對待,動詞。
以:使用,動詞。
懷:安撫,動詞。柔:安撫,動詞。
懷柔:動詞近義詞連用,此處是用作了名詞。之前對“懷柔”這個詞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真的去解釋或者說理解它的意思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是說不清楚的,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查看它們的語義才最終弄明白。
譯文:我們大清朝(立國已經)二百多年了,(一直信奉和秉持)深厚的仁愛和豐厚的恩惠,凡是遠方的外族人來到國中,諸位先祖無不以安撫的態度對待他們。

整個國家的權力都發散自這位沒有太高見識的老太太身上,整個國家的前途也都取決于她
2、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國傳教。
迨:等到、在,介詞。
俯:上對下行動的敬辭,用于晚輩或級別低于自己的人士。
準:允許、許可,動詞。
等:用于人稱代詞之后,表示同一輩分的很多人。
彼等:即,你們。
互:相互,副詞。
市:交易、貿易,動詞。
并:而且,并列連詞。
乞:請求、希望,動詞。
譯文:在道光和咸豐年間,特允許你們和我國相互貿易,而且你們還請求在我國傳播基督教。

晚清的中國,曾經教堂林立,對于近代中國的醫療和教育事業還是有不少貢獻的
3、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范圍,遵我約束。
朝廷:這就是從秦始皇開始,一直持續到溥儀時期的中央政治中樞,大致等同于后來的政府。
以:因為,從屬連詞。
其:代詞,代指的是“教”。
勸:勉勵、勸說,動詞。
為:做、成為,動詞。
善:好人,名詞。
勸人為善:勉勵他人做好人。
勉:勉強地、不情愿地,副詞。
允:允許、許可,動詞。
所請:所請求的事情,“所 動詞”構成名詞性結構。
初:開始、最初,副詞。
亦:也、還,副詞。
就:靠近、就近,動詞。
范:界限,名詞。
圍:包圍圈、區域,名詞。
范圍:名詞近義詞連用。
遵:遵守、遵從,動詞。
約:拘束、限制,名詞。
束:束縛、控制,名詞。
約束:名詞近義詞連用。
譯文:朝廷因為該教勸導他人做好人,勉強地允許了所請求的事情,剛開始,也還遷就在我國劃定的范圍內,遵守我國的約束和限制。
4、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占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
詎:豈料、不料,沒想到,從屬連詞。
恃:依賴、依靠,動詞。
仁:仁愛的,形容詞。
厚:忠厚的,形容詞。
仁厚:形容詞近義詞連用。
恃我國仁厚:憑仗著我國是仁愛和忠厚的。
一:全部,形容詞。
意:意愿、心意,名詞。
拊:同“撫”,安撫、撫慰,動詞。
循:安撫,動詞。
拊循:動詞近義詞連用。像這兩個動詞,單獨拆開去看,它在這里的意思并不好確定,但是,如果知道這是動詞近義詞連用的表達方式,在這兩個動詞的語義中去尋找相同或相近的語義,那么,它們的語義就很好確定了。
一意拊循:全部心意安撫和撫慰你們。
彼:你們,第二人稱代詞。
乃:竟然,副詞。
益:日益、更加,副詞。
肆:極其,程度副詞。
梟:通“囂”,喧囂、囂張,動詞。
張:放縱、囂張,動詞。
梟張:動詞近義詞連用。
欺:欺壓、欺負,動詞。
臨:靠近、逼近,動詞。
欺臨:動詞近義詞連用。
侵:侵犯,動詞。
占:占據、占有,動詞。
侵占:動詞近義詞連用。
蹂:欺壓、侵凌,動詞。
躪:欺壓、傷害,動詞。
蹂躪:動詞近義詞連用。
勒:勒索,動詞。
索:索取、索要,動詞。
勒索:動詞近義詞連用。
譯文:豈料,近三十年來,你們憑仗我國仁愛忠厚,全心安撫和撫慰你們,你們竟然日益極其囂張放縱,欺負逼臨我國家,侵犯占據我土地,侵凌欺壓我人民,勒索我財產和物產。
5、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
稍:稍微、略微,副詞。
加:更加、愈加,副詞。
遷:讓步,動詞。
就:將就、湊合,動詞。
遷就:動詞近義詞連用。
負:依恃、憑仗,動詞。
其:你們的,形容詞性人稱代詞。
兇:兇惡的,形容詞。
橫:兇暴的、蠻橫的,形容詞。
兇橫:形容詞近義詞連用。
甚:超過、勝過,動詞。
所不至:“所 動詞”構成形容詞性結構,所不能到達的程度。
譯文:朝廷稍微愈加讓步和將就,你們就憑仗自己兇惡蠻橫的行為,一天比一天更加囂張,沒有達不到的程度。
6、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圣。
小:小事,小的方面,名詞。
則:是,表示判斷的系動詞。
欺:欺壓、欺負,動詞。
壓:壓制、逼迫,動詞。
欺壓:動詞近義詞連用。
侮:輕慢、不敬重,動詞。
慢:輕慢、對人無禮貌,動詞。
侮慢:動詞近義詞連用。
神:神靈,名詞。
圣:指的是孔圣人,名詞。
譯文:小的方面是欺壓和逼迫平民百姓,大的方面是輕慢和不敬重我們的佛道神靈和儒家孔圣。
7、我國赤子,仇怨郁結,人人欲得而甘心。
赤子:初生的嬰兒,后比喻熱愛祖國,對祖國忠誠的人。
仇:仇恨、怨恨,名詞。
怨:仇恨、怨仇,名詞。
仇怨:名詞近義詞連用。
郁:積聚,動詞。
結:結成,動詞。
郁結:動詞近義詞連用。
欲:想要、意欲、希望,助動詞。
得:俘獲、捕獲,動詞。
甘:滿足、滿意,動詞。
譯文:我國的愛國赤子們,仇恨和怨恨積聚結成,人人都想抓獲你們而滿足心愿。

8、此義勇焚毀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
此:這,代詞。
義:民間自發的、由志愿者組成的,形容詞。
勇:清代地方臨時招募的兵卒,泛指士兵,名詞。
焚:焚燒,動詞。
毀:燒毀、燒掉,動詞。
焚毀:動詞近義詞連用。
屠:宰殺、殘殺,動詞。
殺:殺戮、殺死,動詞。
屠殺:動詞近義詞連用。
由:緣由、緣故,名詞。
來:產生、發生,動詞。
所由來:“所 主語 動詞”,也就是“所 主動句型”,借助“所”把句子轉換為名詞性結構。
也:句尾感嘆詞。
譯文:這就是民間散勇焚毀教堂、屠殺教民的事情發生的緣由。

被焚毀后的西什庫教堂
9、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
開:開始、開端,動詞。
釁:爭端,名詞。
如:如同,動詞。
前:以前、之前,副詞。
保:保護、保全,動詞。
護:保衛、保護,動詞。
保護:動詞近義詞連用。
者:…的原因。
恐:恐怕、擔憂,動詞。
傷:傷害、危害,動詞。
耳:句尾感嘆詞。
譯文:朝廷仍然不肯開啟爭端,如同之前那樣保護你們的原因,就是恐怕傷害我國的人們啊。
10、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
故:因此、所以,邏輯副詞。
一:很、甚,副詞。
再:反復、重復,副詞。
降:賜給、給予,動詞。
旨:皇帝的命令,名詞。
申:申誡、告誡,動詞。
禁:禁令,名詞。
衛:保衛、防護,動詞。
保衛:動詞近義詞連用。
加:更加、愈加,副詞。
恤:周濟、救濟,動詞。
譯文:因此,一再地下達圣旨,申明禁令,保衛你們的使館,更加救濟教民。

11、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
諭:諭旨、告示,名詞。
原:原本,副詞。
為:為了,介詞。
民教:拳民和教民。
解:調解、排解,動詞。
釋:消釋,動詞。
解釋:動詞近義詞連用,但是,語義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解釋”的語義完全不一樣。
夙:夙有的、長期存在的、存在已久的,形容詞。
嫌:嫌隙、仇怨,名詞。
譯文:所以,前段時間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的諭旨,原本是為了調解和消釋舊有的仇怨。

12、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
柔:安撫,動詞。
服:使順服,動詞。
柔服:動詞近義詞連用。
至:周到的,形容詞。
盡:盡力的,形容詞。
矣:句尾語氣詞。
譯文:朝廷安撫遠來的外國人,夠周全的啦,夠盡力的啦。
13、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
然:然而,邏輯副詞。
感:感謝、感激,動詞。
激:激動,動詞。
感激:動詞近義詞連用。
反:反而,邏輯副詞。
肆:肆意、極其,副詞。
要:通“約”(yuē),脅迫,動詞。
挾:挾制,動詞。
要挾:動詞近義詞連用。
譯文:然而,你們不知道感謝,反而肆意要挾我們。
14、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
公然:公開地、毫無忌諱地,副詞。
杜士蘭:法國領事官。1894年至1901年任駐天津領事(1895年授總領事)。義和團運動期間,他是天津領事團首席領事,其所在的法國領事館一度成為洋人對付中國軍民的指揮中心。他積極向本國政府和駐京公使報告情況,經常召集領事團會議,為八國聯軍進軍和帝國主義對天津的殖民統治盡忠效力。
照會:國與國之間外交往來的文書。用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或通知對方某些事項。
大沽口:因位居大沽河(今海河)入海口而得名。位于天津市東南50千米海河入海口南岸,隔河與塘沽相望。西連海河平原,東瀕渤海灣。

歸:歸屬,動詞。
看:看守、守護,動詞。
管:管轄、控制,動詞。
看管:動詞近義詞連用。
以:使用,動詞。
力:武力,名詞。
襲:襲擊、攻擊,動詞。
取:攻取、奪取,動詞。
襲取:動詞近義詞連用。
譯文:昨天公然發來杜士蘭照會,命令我國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屬你們看守管轄,否則使用武力襲擊奪取。
15、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危:危險的,形容詞。
詞:言辭、話語,名詞。
恫:恐懼,動詞。
嚇:恐嚇,動詞。
恫嚇:動詞近義詞連用。
意:心志、心意,名詞。
在:在于,介詞。
肆:放縱、恣意,動詞。
猖:猖狂的,形容詞。
獗:此字并不單獨使用,只是和“猖”字連用,構成“猖獗”這一詞匯,推測應該也是形容詞近義詞連用。
震:震驚、驚懼、使驚懼,動詞。
動:驚動,動詞。
震動:動詞近義詞連用。
畿: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名詞。
輔:京城附近的地區,名詞。
畿輔:名詞近義詞連用。
譯文:用危險的言辭來恐嚇我們,意圖在于放縱你們的猖獗行徑,使京畿地區陷入恐懼。

八國聯軍攻打天津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